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社科論文 > 正文

政府危機傳播管理視角下網絡輿情風險防治策略分析

作者:趙作為來源:《視聽》日期:2018-03-30人氣:2481

摘要:在當前新媒體時代, 社交媒體和移動客戶端的深度融合,推動了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的蓬勃發(fā)展,信息傳播格局和網絡輿論生態(tài)呈現全新形態(tài)。自媒體的迅速崛起,消解了傳統(tǒng)媒體話語權的壟斷,為草根聲音提供了表達渠道,豐富了表達手段,網絡輿論議題設置向社交媒體傾斜,社會熱點事件和話題呈現頻發(fā)態(tài)勢。同時,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轉型時期,各種社會矛盾頻顯,社會公共事件中民眾負面情緒容易在網絡虛擬空間尋找釋放出口,輿論風險已經成為處于轉軌轉型期我國所面臨的突出問題。探索完善輿論風險治理途徑已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對于新時期社會風險管理和社會治理工作具有積極的正面意義。

 

網絡輿情風險呈現爆發(fā)燃點低、傳播快、應對難等諸多特點。隨著我國網民用戶的增多,網絡輿情已逐漸成為現實社情民意的表征體現,網絡輿情風險已成為社會風險的主要方面,對其防范與治理,已經成為我國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探索完善輿論風險治理途徑已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對于我國社會風險管理和社會治理工作具有積極意義。

    一、網絡公共事件中的輿情風險表現

   (一)圈群化網絡動員下的潛在輿情風險

隨著“兩微一端”的逐步發(fā)展,社會化媒體和傳統(tǒng)媒體構成了當前我國傳播格局和輿論生態(tài)格局,社交媒體下的“圈群化傳播”成為網絡輿論場中的洶涌暗流。近年來頻繁發(fā)生的涉及“訴求性群體利益”突發(fā)公共事件,在圈群傳播的環(huán)境下,會通過QQ群、微信群等“圈群”渠道擴散到其他社群,進而傳播到整個網絡輿論場域,甚至經由社群動員,線上討論會發(fā)展為線下大規(guī)模群體性事件或運動。

這些線上“圈群”由于具有隱蔽性、信息傳播迅速、組織化程度高等特點,利于利益相關者迅速聚集形成某一公共事件的“共同利益訴求群體”,為他們展開群體討論、策劃和相互動員,從而形成一定的群體動員能力提供了天然平臺。圈群由于隱蔽性高,輿情信息暗潮洶涌,不易察覺,一旦聚積爆發(fā),將會衍變成公共輿情事件,給政府治理工作帶來巨大挑戰(zhàn)。

在當前日益分眾化媒體時代,因共同興趣、話題分享而形成的新時代網絡社群,在風險規(guī)避中會產生心理或身份認同,社群內形成瞬時強關系,風險信息會通過QQ群、微信群等“圈群”渠道擴散到其他社群,進而傳播到整個網絡輿論場域,從而加速輿情風險的擴大和傳播。

圈群化傳播的基礎是職業(yè)群體和興趣群體的有效形成。在社交媒體時代,網民分化成各個社群,社交媒體屢屢扮演輿情發(fā)酵場域,在2016年和頤酒店女孩遇襲、雷洋案等幾起典型輿情事件中得以體現。

   (二)網絡謠言頻發(fā)導致輿論失真,加大輿情研判難度

近年來,在各大公共輿情事件中,由于信息多元化以及政府信息公開力度不夠等原因,網絡謠言頻發(fā),導致輿論失真。當前,網絡輿論作為社會輿論的表征,已經成為我國政府社會治理科學決策的主要依據。然而,以謠言為代表的虛假網絡輿論,既誤導民眾,惡化網絡輿論環(huán)境,又對政府科學決策產生不利影響,加大輿情研判難度。

   (三)非理性輿論對公權力不當干預,侵蝕我國司法體系

一些學者將輿論稱為“第四種權力”。輿論對公共事務的影響,漸成我國民主政治向前發(fā)展的重要表征,網絡輿論現已成為維護社會正義、監(jiān)督公權力行使的利器。然而,輿論監(jiān)督在促進社會發(fā)展的同時,也會對我國社會司法進行不當干預,帶來消極后果。在網絡公共事件中,“輿論審判”現象時有發(fā)生,嚴重侵蝕我國司法體系。網絡輿論具有非理性特征,其自發(fā)性和盲目性,使其并不一定代表社會正義。 如果公權力受制于虛假的、 被誤導的網絡輿論,則會對我國社會治理工作產生不良影響。

   (四)“對抗式解讀官方信息”輿論頻發(fā),加大官民裂隙

由于我國政府部門長期以來公信力不彰的歷史原因,以及輿情應對時信息發(fā)布能力不足等現實原因,在突發(fā)公共輿情事件或政府公共政策發(fā)布時,官方信息容易引發(fā)民眾“對抗式解讀”,即:“官方解釋什么,民眾越懷疑什么”的惡性循環(huán)。

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政府部門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是我國廣大網民在網絡匿名環(huán)境下的“批判心態(tài)”。特別是在開放的網絡輿論場中,輿論逆向思維和反應,成為當下諸多公共輿情事件中的普遍現象,挑戰(zhàn)黨和政府的權威,成為一部分網民的社會心態(tài)。隨著我國民眾民主意識的不斷增強,在多元化的輿論場中,“否定性的聲音”和“批判性的觀點”容易引起公眾的興趣,引發(fā)公眾參與社會公眾事務的討論和共鳴。

一旦政府部門處置網絡輿情中稍有差錯,就會被網絡輿論放大,政府部門因此陷入“塔西佗陷阱”,官方信息的公信度不足以引導輿論的正確走向,反而會加劇公眾的不滿情緒,引發(fā)公共事件的次生輿情。

二、網絡輿情風險防治策略

(一)政府部門應該做到信息的及時公開

在社交媒體時代,網絡輿情風險具有較強的突發(fā)性、極強的聚集性、明顯的疊加性、較強的隱蔽性和極大的盲從性等特征,這些特征給政府部門風險應對工作帶來極大挑戰(zhàn)。在一些突發(fā)公共事件中,涉事的政府部門主體要高度重視前期干預,讓官方主流聲音占據網絡輿論場,第一時間向公眾提供事件的核心信息、背景、觀點等,滿足民眾在重大事件面前對信息量的需求,及時消除公眾的猜忌和恐慌。

2016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在政務公開工作中進一步做好政務輿情回應的通知》中明確規(guī)定:對涉及特別重大、重大突發(fā)事件的政務輿情,要快速反應、及時發(fā)聲,最遲應在24小時內舉行新聞發(fā)布會,對其他政務輿情應在48小時內予以回應;2016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再次印發(fā)《<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實施細則》,要求對涉及特別重大、重大突發(fā)事件的政務輿情,最遲在5小時內發(fā)布權威信息,在24小時內舉行新聞發(fā)布會。實踐證明,信息的及時公開和權威發(fā)布是治理網絡謠言傳播最為有效的途徑和手段。正所謂“大道不暢小道必猖”,只有在突發(fā)事件發(fā)生后進行及時的信息公開,才能滿足公眾的知情權,有效遏制網絡謠言的傳播,降低輿情風險。

(二)制定政策時,最大限度傾聽“網絡民意”

隨著網絡的日益普及,我國網民數量在持續(xù)增長,網絡已經滲入到民眾的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重大突發(fā)事件中,網絡民意在逐步逼近現實的社會民意,漸漸成為社會民意的表征。

政府部門在制定一些公共政策和決策時,應最大限度傾聽“網絡民意”,將網絡民意看做社會民意的基礎。近年來,在“交通運輸部調研和出臺網約車新政”和“全國婦聯推動廢除嫖宿幼女罪”兩起事件中,政府部門將網絡民意納入到政策制定過程,認真傾聽網絡民意,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三)重拳打擊“網絡水軍”等非法網絡公關行為

在網絡輿情風險形成過程中,以網絡水軍、網絡推手為代表的非法網絡公關對風險的聚集和加大發(fā)揮一定作用?!熬W絡黑社會”是指專門操縱網絡輿論并獲利的非法團體,在突發(fā)事件中,他們?yōu)榱俗陨砝嬷圃鞜狳c話題,吸引網民圍觀,利用網民的社會情緒促進意見表達的匯聚,形成輿論熱點。這些非法公關的背后,是網絡謠言、傳言、危言的傳播,帶來政治風險、經濟風險和金融風險等,嚴重危害社會穩(wěn)定。政府部門要從相關法律制度完善,到政策執(zhí)行等方面,重拳打擊這些非法網絡公共行為。

   (四)樹立輿情風險防范觀念

很多突發(fā)公共事件之所以演化成輿情熱點事件,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涉事的政府部門缺乏輿情管理的風險防范意識。突發(fā)事件發(fā)生后,如果從事件苗頭上進行科學處置,積極回應社會和公眾關切,滿足公眾知情權,民眾對事件的關注情緒就會平復,事件就不會演變成輿情熱點事件。在公共輿情管理中,各級政府部門要建立相應的輿情風險評估、監(jiān)測、信息共享、研判等機制,有效防范輿情風險,減少輿情風險給社會治理工作帶來的負面效應和時間、經濟成本。

 

參考文獻:

1.王秋菊,師靜,王文艷.網絡輿情風險的表現及規(guī)避策略[J].青年記者,2014(16):58-59.

    2.劉麗敏.網絡輿情風險的形成與規(guī)避研究[D].湖南大學,2015.

 

(作者系內蒙古民族大學傳媒學院講師)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京師(新鄉(xiāng))律師事務所

關注”中州期刊聯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