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黨建與課程思政融合發(fā)展的新途徑
2016 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從教育全局出發(fā),高校黨建與思政教育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從黨的建設總體出發(fā),在“大思政”視域下,創(chuàng)新性推進高校黨建育人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一、 高校黨建與課程思政研究現狀
(一)協同機制尚待完善
高校教師既承擔著 “教書育人”的責任,又肩負著“立德樹人”的使命。各大高校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已有序開展,但仍會表現出缺乏協同意識的現象,使得黨建工作未能有效融于思政教學,無法達到理想中的協同效果。
在高校中,思政教育與黨建工作分屬于不同的部門實施。前者的落實主要通過團委和學生團體來完成,其次是授課教師,現在各大高校也都在大力倡導課程思政,但成效有待進一步提高;而后者雖由高校負責總體推進,但其內容只涉及學生入黨前的培訓工作,思政教育方面涉及不多。部分高校在黨建及課程思政方面開展的活動項目較少,黨建同樣未對思政教育形成帶動效應,二者的融合度較低,協同意識較差。這種現狀在借助思想政治教育開展黨建工作方面形成了較大的阻礙,使得課程思政難以作為黨建的有效宣傳渠道,致使人才培養(yǎng)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1-2]。
(二) 黨組織“缺位”,課程思政缺乏創(chuàng)新
部分高校尤其民辦高校目前還未給予黨建和課程思政足夠重視,部分教師的觀念仍然停留在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對于課程思政的核心要義理解不透,把握不準,政治能力不強,或者教師更關注理論知識方面的傳授,,導致在專業(yè)課上所加入的思政元素很突兀,未能實現有機融合,無法滿足學生不斷變化的學習需求,不利于國家黨建和課程思政政策的全面落實與執(zhí)行。目前黨建工作對課程思政的指導意義不強,二者的協同性不高,未能實現有效的創(chuàng)新[1-2]。
二、 高校黨建與課程思政融合發(fā)展的新途徑
(一) 構建“大思政”格局,全員全方位聯合育人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指出,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體制機制。高校要積極探索建立協同融合、互聯互通的黨建引領育人工作機制,不斷推進“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構建。建立“自上而下,層層落實”的工作機制,以基層學生黨支部為核心,強化與大學生與學生會、社團之間的協同融合,強化與輔導員、授課教師、組織員之間的聯動協同,形成多元主體育人的工作合力。
(二) 在課程思政建設中創(chuàng)新高校黨建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要加強高校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改進工作方式,提高黨的基層組織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3] 。高校需建立有效而完善的教育機制,充分迎合當前思政工作的發(fā)展趨勢,結合具體問題進行研究思考,制定出較為可行的解決方案。高校教師要認真學習教育部下發(fā)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公共基礎課、專業(yè)教育課以及實踐類等課程等建設思路,制定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明確創(chuàng)新機制?!按笏颊币曈蛳麻_展黨建育人工作,要形成聯合育人機制,既涵蓋教學、科研、行政、后勤等各個部門,又運用社會、高校中一切可能的力量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2,4]。
(三) 黨建融入思政教材和課堂
高??山Y合自身的師資條件組建黨建、思政等專業(yè)化教育團隊,編制特色化教材,不斷完善思政教學模式,提升師生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
(四)利用“互聯網+”,線上線下特色學習
創(chuàng)新黨建和思政教育線上線下平臺,如智慧黨建、思政角等。廣大師生實名注冊,由黨組織給予認證,構建龐大的黨員信息數據庫,及時了解黨員的思想和行為動態(tài),并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方式進行科學分析。廣大師生黨員既可以借助智慧黨建平臺進行理論學習、互動討論,完成評議、表決任務,又可以在遇到困難或問題時,可通過平臺進行交流。除此之外,平臺還可以參觀學習、交流互動、舉辦主題活動等,以提升參與度,形成線上與線下的協同互動,從而不斷提升高校黨建和課程思政工作的總體效果[5]。
(五)營造黨建和課程思政文化氛圍
在校園活動設計與實施的過程中融入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理念,有效吸引學生的關注,從而自發(fā)參與黨建與思政教育的各類活動,以此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綜上所述,黨建與思政教育具有高度的內在契合性。因此,高校應主動加大在黨建及課程思政方面的研究力度,主動嘗試更為豐富、有效的教育形式,引導教師在實踐中營造和諧的育人氛圍,使高校師生建立與時代發(fā)展和黨政方針同步的思想理念,實現黨建與思政教育的融合發(fā)展。
本文來源:《魅力中國》:http://m.00559.cn/w/wy/25805.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