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班級凝聚力調查及建設初探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fā)[2004]16 號)指出,班級是大學生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要組織載體。要著力加強班級集體建設,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班會等活動,發(fā)揮團結學生、組織學生、教育學生的職能。然而,受諸多因素的影響,高校新生班級建設的現狀并不如人意。個性差異對班級凝聚力的影響、學分制沖擊了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社團活動對班級活動的挑戰(zhàn)以及現代通訊方式對人際關系的削弱,使得新生班級凝聚力的建設在實施過程中遇到諸多困難,這就需要有明確的目標將新生班級凝聚力的建設貫徹下去,為此本文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展開,以真實的數據以期得出相對科學的結論。
一、研究現狀
1984年,施巴林斯基用成員價值觀一致來反映班級凝聚力,也就是以團體內部聯系方式來定義。而我國學者對“班級凝聚力”的定義較為多樣,如,時蓉華1989年在《現代社會心理學》中提出的“團體凝聚力是指團體成員發(fā)生作用的所有力量的匯合,表現在成員的心理感受方面,即為認同感,歸屬感與力量感”;趙小劍于2007年提出高校班級凝聚力是指“班級成員在班級發(fā)展目標的引力下,自愿分擔班級風險和實現既定目標的一種綜合力,其實質是班級成員對班級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歸屬感的總和”;熊嬌在其論文《基于大學生評價的班級凝聚力特征研究》中提出,班級凝聚力是“班級成員在班級團體中獲得了心理滿足后,班級對其成員、班級成員與成員彼此間產生的吸引以及成員愿意分擔班級目標的程度”。國內目前對班級凝聚力建設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文獻分析、案例分析等,系統(tǒng)、長期、持續(xù)、跟蹤性質的實踐研究較少,故本論文結合相關心理學、社會學理論基礎,通過調查問卷及分析的形式,進行相關實證研究。
二、研究意義
(一)增強班級向心力,促進班級文化形成及班風建設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團隊精神。而在學校教育當中,班集體就是最初、最小的一個團隊。加之,班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班級建設是學生管理和教育的重要內容。由于高校班主任或者德育老師機制的限制、大學生自由發(fā)展的要求強烈等原因,高校班級的教育作用相對弱化,不良的班級風氣甚至成為大學生人際問題和心理問題產生的重要的根源。建設良好的班風,就要創(chuàng)設一個相互欣賞、相互接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氛圍,讓每一個學生在心理上都能感受到一種激勵的情感,使班級體的向心力和歸屬感不斷增強。這將對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成長,形成良好的班級社會支持系統(tǒng)和人文關懷氛圍具有重要作用。
以班級凝聚力為目標的團體輔導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一方面注重學生發(fā)展的內在需要,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另一方面注重班級中的社會心理現象,優(yōu)化班級人際關系,創(chuàng)設良好心理氛圍、增強班級團體的凝聚力,從而促進班級的科學管理,提高班級管理的時效性。這對新形勢下加強新生的教育和管理具有積極的探索價值,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二)提高新生社會交往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團隊意識
班集體教育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后的團隊意識。新生班級凝聚力建設主要用來協助處理新生面臨的適應發(fā)展問題,讓他們有一個機會共同解決適應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從而促進大學適應階段發(fā)展任務的達成,預防適應問題的發(fā)生,同時建立和諧的班級人際關系,營造良好的班風。因此,凝聚力的培養(yǎng)應用于新生班級建設和提高心理適應能力,既是新生教育的手段和模式的創(chuàng)新,也符合當前的心理教育發(fā)展趨勢。此外,將凝聚力建設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班級組建和新生心理適應問題的解決上,能夠促進學生管理與心理教育的相互滲透。
圍繞大學新生的適應問題,精心設計凝聚力調查問卷及建設意見,改變了傳統(tǒng)的以教育者的管理為出發(fā)的做法,從學生發(fā)展入手,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發(fā)揮了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作用。
(三)維護學校安全穩(wěn)定、促進學校繁榮發(fā)展
班級凝聚力問題一直是學校思想教育研究的重要話題,不少學者對其影響因素及提高措施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李道友、張梅、何競湘、趙小劍等認為一個班級要想有凝聚力,應該確立班級目標,通過適度有效的激勵措施,創(chuàng)造團結和諧的氛圍,建立大學生對班級的認同感。
新生入學時,學校所開展的新生適應教育對大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涯有著深遠的影響。傳統(tǒng)的做法多是采用講座的形式進行安全、紀律、制度、立志等方面的教育,使大學生接受大學文化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這種做法十分必要,但同時也存在缺點。它是從教育者的角度出發(fā)進行的單向教育,忽視了新生發(fā)展的內在需要,不能很好地發(fā)揮新生的主動性。如何能夠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建設方案,促進班級為單位的凝聚力建設能夠從新生適應的角度出發(fā),結合新生發(fā)展中的適應議題設計極具針對性的方案,通過團體輔導方式,發(fā)揮新生自我體驗、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功能,提高其心理適應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從而盡快適應大學的生活和學習,就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因此,本文所研究的新生班級凝聚力建設,可以有效維護學校的安全穩(wěn)定,促進學校繁榮發(fā)展。
三、調查問卷及數據分析
(一)調查問卷
調查問卷分線上線下兩部分進行,問卷調查時間為2016年9-10月,以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外國語學院2016級6個班級共257人,涵蓋所有新生,為調查對象,實行線下紙質問卷、單獨采訪、線上問卷星調查的方式進行,問卷共發(fā)放257份,回收257份,經統(tǒng)計,全部真實有效。問卷如下:
班級凝聚力調查問卷
親愛的同學:你好,此次調查問卷是為了提高班級凝聚力所開展的研究,請根據你的實際情況作答,我們承諾對你的回答絕對保密,衷心感謝你的支持與合作!
個人基本信息(請?zhí)顚懴鄳膬热莼蛟诜献约呵闆r的選項上打“√”)。
1.你的性別: A.男 B.女 2.你的家庭所在地: A.城鎮(zhèn) B.農村
3.你所學的專業(yè): A.英語 B.日語 4.你是否擔任過學生干部: A.是 B.否 5.你是否為獨生子女: A.是 B.否
1. 你認為你所在班級的班級凝聚力情況如何?
A. 非常好 B. 比較好 C.一般 D. 比較差 E. 非常差
2. 你對你所在班級的班干部滿意嗎?
A. 非常滿意 B. 比較滿意 C.一般 D.比較不滿意 E.很不滿意
3. 你認為你所在班級的管理民主公開嗎?
A. 非常民主公開 B. 比較民主公開 C.一般 D. 比較不民主公開 E.很不民主公開
4. 你和班里同學相處得好嗎?
A. 非常好 B. 比較好 C.一般 D.比較差 E. 非常差
5. 你認為你的集體榮譽感強嗎?
A. 非常強 B. 比較強 C.一般 D. 比較弱 E. 非常弱
6. 你認為班級在團體比賽中表現優(yōu)異或獲得集體獎勵多與自己有何聯系?
A. 密不可分 B. 比較有聯系 C.一般 D. 比較沒有聯系 E. 與我無關
7. 你認為以下哪些選項是促進班級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多選題,最多不超過3個)
A. 班級管理民主公開
B. 輔導員和班干部能力強,樹立很好的威信
C. 班級成員團隊意識強,能夠相互合作
D. 班級成員之間人際關系和諧融洽
E. 班級成員喜歡溝通交流,共同興趣愛好多
F. 班級課堂活躍,缺課逃課現象少
8. 你認為以下哪些選項能夠有效提升班級凝聚力?
A. 班級成員課堂外經常一起聚會,拓展
B. 班級經常定期召開班會
C. 班級成員進行交談深入了解對方
D. 班級成員積極踴躍參加學校班級各項活動
9. 如果定期開班會,希望班會以怎么樣的形式展開?
A. 班級一起做小游戲,促進感情
B. 班級同學定期讀書,一起分享學習心得
C. 戶外活動班會,如定向越野等拓展游戲
D. 班級同學分享身邊發(fā)生的趣事或幫助某位同學處理他/她遇到的麻煩
10. 你想為所在班級的凝聚力提出什么建議或意見?(麻煩在下面空白處作答)
問卷星線上調查問卷鏈接:https://www.wjx.cn/jq/10576357.aspx
(二)數據分析
經統(tǒng)計調查問卷數據如下:
首先看個人信息部分
你的性別: 男生占比14.74%,女生占比85.26%。你的家庭所在地: 城鎮(zhèn)占比91.99%,農村僅占比8.01%。你所學的專業(yè): 英語占比68.59%,日語占比31.41%。你是否擔任過學生干部: 是占比60.58%,否占比39.42%。你是否為獨生子女: 是占比47.76%,否占比52.24%。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此次調查從性別來看,女同學居多,城鎮(zhèn)同學居多,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的數量基本持平,同時很重要的數據顯示,60.58%的同學擔任過學生干部,或在班級中擔任,或在社團中擔任,學生干部的身份對班級建設也存在一定影響。
然后來看調查問卷正文部分:
1.你認為你所在班級的班級凝聚力情況如何? 非常好占比17.31%,比較好占比42.63%,一般占比35.58%,比較差占比4.17%,非常差占比0.32%。
數據顯示只有17.31%的同學認為班級凝聚力非常好,雖然有42.63%的同學認為比較好,但仍然有35.58%的同學認為一般,甚至比較差或非常差,數據顯示在新生中進行班級凝聚力的建設非常必要。
2.你對你所在班級的班干部滿意嗎?非常滿意占比45.51%,比較滿意占比42.95%,一般占比9.94%,比較不滿意占比1.28%,很不滿意占比0.32%。
數據顯示有88.46%的同學可以給班干部評到比較滿意及以上,這也能印證在第一題中有59.94%的同學可以給自己班級凝聚力打分到比較滿意及以上的原因,在新生班級建設中,班干部的滿意度對班級的建設有很重要的影響因素。
3.你認為你所在班級的管理民主公開嗎? 非常民主公開40.38% ,比較民主公開 47.44%,一般11.22%,比較不民主公開0.64%,很不民主公開0.32%。
4.你和班里同學相處得好嗎? 非常好21.47%,比較好58.01%,一般20.51%,比較差0%, 非常差0%。
5.你認為你的集體榮譽感強嗎? 非常強19.55%,比較強47.12%,一般30.13%,比較弱2.56%,非常弱0.64%。
6.你認為班級在團體比賽中表現優(yōu)異或獲得集體獎勵多與自己有何聯系? 密不可分23.4%,比較有聯系38.14%,一般 32.37%,比較沒有聯系5.13%,與我無關0.96%。
以上四題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對班級的認可度都比較高,但在和同學的相處中有20.51%的同學認為一般,集體榮譽感的強烈部分有30.13%的同學認為一般,班級榮譽與自己的關聯部分有32.37%的同學認為一般,甚至也有少量同學認為完全沒有關聯,在班級凝聚力建設中,如果團結這將近30%的認為一般的同學,就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任務。
7.你認為以下哪些選項是促進班級凝聚力的重要因素?班級管理民主公開39.74%,輔導員和班干部能力強,樹立很好的威信40.71%,班級成員團隊意識強,能夠相互合作78.53%,班級成員之間人際關系和諧融洽76.92%,班級成員喜歡溝通交流,共同興趣愛好多44.55%,班級課堂活躍,缺課逃課現象少13.14%。
該題可以看出,在影響班級凝聚力的因素中高居榜首的是班級成員團隊意識強、能夠相互合作,然后是班級成員之間人際關系和諧融洽、班級成員喜歡溝通交流、共同興趣愛好多,所有這三項都指向的是班級成員之間的互動,在新生班級凝聚力建設中,互動類輔導就應該成為重點形式。
8.你認為以下哪些選項能夠有效提升班級凝聚力? 班級成員課堂外經常一起聚會,拓展72.44%,班級經常定期召開班會20.51%,班級成員進行交談深入了解對方46.47%,班級成員積極踴躍參加學校班級各項活動37.82%
9.如果定期開班會,希望班會以怎么樣的形式展開?班級一起做小游戲,促進感情34.94%,班級同學定期讀書,一起分享學習心得7.05%,戶外活動班會,如定向越野等拓展游戲41.03%,班級同學分享身邊發(fā)生的趣事或幫助某位同學處理他/她遇到的麻煩16.99%。
以上兩題數據顯示在提升班級凝聚力過程中,學生更傾向于拓展類、交流類、游戲類的形式,這也為團體輔導方案的設計提供了依據。
四、結論
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外國語學院2016級新生進行了全覆蓋式的調查,以真實有效的數據得出以下結論。
首先,開學初期建設以班干部的培養(yǎng)和班級管理的氛圍為主。在開學一個月后,40%以上的同學認為自己所在班級的凝聚力情況較好,對班干部工作較滿意,班級管理比較民主公開,且與班里的同學相處較好??梢娫谛律嗉壗ㄔO初期,班干部的選取和培養(yǎng)、班級管理的公開民主,對班級凝聚力的建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次,班級凝聚力建設中要有的放矢,有目標的進行。在與同學的相處、集體榮譽感的體驗、班級榮譽與個人的相關度調查中,有30%左右的同學表示“一般”,在進行班級凝聚力的建設的過程中如何培養(yǎng)這30%的同學的集體意識,凝聚程度,即將成為下一步的研究重點。
最后,班級凝聚力建設要方法得當,以互動類、交流類、游戲類等體驗型形式為主。經過調查,在影響和促進班級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中,班級成員的團體意識、合作精神、人際關系的融洽、溝通交流均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在形式的選擇上,學生更傾向于素質拓展、小游戲等形式。
以上結論為新生班級凝聚力的進一步研究和探索奠定了基礎,以期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 喜報!《中國博物館》入選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錄2025-2026版)!新入選!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