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課堂傳播方式演進與話語影響——新聞論文
一、高校課堂傳播方式演進
傳統(tǒng)中國課堂重視教書先生們的“傳道授業(yè)解惑”,古代高等教育機構以書院為例,除了有先生的講授外,“講會制”是一種非常特別的教學組織形式。所謂“講會制”是理學大師之間的學術討論,同時也是一種民主平等的教學形式。它追求學問本身,而非詞章貼括之學,促進了學術空氣的活躍。當然,傳統(tǒng)課堂并不僅限于學術辯論,“學而優(yōu)則仕”的觀點一直存在于中國社會??酌先鍖W的追求之一就是將自身的仁愛思想推行于政治之中。我國古代官學以宋朝為例,有分齋教學和分級教學。前者要求學生“一人各治一事,又兼攝一事”,以至多才多藝。分級教學則是將學生分為三個等級組織教學,目的也是讓學生踏上仕途。這也就促使古代一大批學者追求學問的同時對社會國家針砭時弊。但無論言辭多么尖銳犀利符合傳統(tǒng)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思想卻一直貫穿其中。這種穩(wěn)定的教學組織形式一直持續(xù)到外敵入侵。
鴉片戰(zhàn)爭打開中國大門,國人第一次開眼看世界,西方文化的流入催生了一大批渴求先進科學知識的進步青年。這一階段高校傳播學識的方式也不再局限于課堂或辯論,廣泛的演講也成為了一種極具吸引力的新型傳授方式。以魯迅先生為例,魯迅的演講總是能吸引大批青年聆聽,他的演講和上課堂的時候一樣能捉住聽眾所需要的一切,用樸素的語言傳達,隨時加以分析,同時又能駁掉別人的謬誤;自己的例證淺顯易懂,為人們日常生活所已知的,絕不用深奧的大道理迷惑人。每每在幾分鐘之內,就掌握了群眾的思想。
新中國的建立促使大批新型綜合高校的建立。為了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課堂開始引入電腦、多媒體等多種現(xiàn)代教學設備。課堂內容也由傳統(tǒng)語言、文字交流拓展至聲像等更直觀全面的方式。學生們也通過新技術開闊了眼界,看到了比書本更逼真更立體的世界。這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在得到贊譽的同時也伴隨許多質疑。如,教師遭遇現(xiàn)代技術的尷尬、人—機角色置換、師生之間距離的疏遠、“書寫文化”被“圖像文化”所取代等。傳統(tǒng)方式顛覆的速度之快令人始料未及,但我們卻無法肯定科技的運用程度與課堂傳播效率成正比。
再加上從西方文化進入中國的那一天開始,雖然我們對相對落后的理學課程的重視以及社會對實用主義課程的強烈需求幫助我們在現(xiàn)代化的路上前進了不只一步,但是著重精神而不那么實用的純文科類課程的一再被冷落,也確實造成了現(xiàn)今中華文化的沒落甚至是國人精神環(huán)境的貧瘠。除此之外,在更加現(xiàn)代化更加自由的大學課堂,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變更似乎連帶著價值觀的更替或者說混淆,這種更替或混淆的程度與時代發(fā)展是否脫軌,與當今中國社會是否契合,對學生而言是否有益都是社會關注的熱點。
二、高校課堂設置與傳播話語方式
(一)課堂內容設置對學生認知的影響
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模式影響。但與西方相比,我們的課程設置并不如西方靈活。以美國為例,其課程沿革可以歸結為選修制——集中分配制——名著課程計劃——通識教育計劃——核心課程制,這樣一條發(fā)展路線,而這一路線最終演變?yōu)樗姆N模式:自由選修型、分布必修型、名著課程型、核心課程型。這四種課程設置模式中,分布必修型最受歡迎,核心課程型最著名,名著課程型最有特色,自由選修型最能體現(xiàn)美國精神。這幾種課程設置模式呈現(xiàn)的共同特點為:重視通識教育、注重課程設置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強調課程設置的國際化。我國高校課程也參照類似模式進行設置,其中也不乏對西方優(yōu)秀著作的研究。但目前教育模式的問題是,人們開始擔心課堂中傳播的西方價值觀對我們傳統(tǒng)主流價值觀的侵蝕。就此教育部長袁貴仁日前在教育部學習貫徹《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精神座談會上針對高校意識形態(tài)陣地管理,要求“加強對西方原版教材的使用管理,絕不能讓傳播西方價值觀念的教材進入我們的課堂;決不允許攻擊誹謗黨的領導、抹黑社會主義的言論各種在大學課堂出現(xiàn);決不允許各種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言論在大學課堂蔓延;決不允許教師在課堂上發(fā)牢騷、泄怨氣,把各種不良情緒傳導給學生”。此言論一出引發(fā)不小爭議。
其實從傳播學角度看,教育部此番言論并不是沒有道理。根據(jù)議程設置理論,人們對公共事件的看法和態(tài)度往往受所接受信息的影響,這種影響包括媒介對某事件的報道強度及先后次序。受眾會隨媒體議程設置的變化改變對事物的認知。雖說這種影響對受眾不是絕對的,但卻是不可忽視的。將這種觀點推及到課堂道理其實一樣。對學生而言,信息的獲取渠道雖然廣泛,但課堂卻是最主要最具影響力的場所。課程內容的主題乃至教師教授內容優(yōu)先順序輕重分配的不同都會對學生的認知產生影響。而這其中必然包括價值觀的導向問題。
中國大學的課程設置對外國經典文化理論的重視程度之高不可否認。法學、經濟學、哲學、藝術以及大部分理科專業(yè),都不可避免的需要學習和了解外國先進的理論著作。以經濟學為例,教材基本都是西方經典,一方面是因為我國相關內容的研究還相對落后,需要學習他人豐富自己;另一方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也無法離開這些理論的指導。也正因對西方文化重視程度的空前,傳統(tǒng)中國文化漸顯沒落。對此,習總書記就不只一次提到傳統(tǒng)文化對社會對國家的重要性,甚至說“拋棄傳統(tǒng)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
當然,我們并不否定西方文化對中國社會的有益之處,但傳統(tǒng)文化課程被日益忽視甚至消失,是不得不警惕的問題。課程設置需要有西方優(yōu)秀的部分,但符合我國主流的文化、根基式的課程也應當被安排到更重要的位置。如果高校這片文化自留地尚且無法給予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一塊棲身之所,那我們又何談中國社會主流文化和主流價值觀呢?
(二)話語方式對學生認知的影響
錢理群先生在《我的精神自傳》中對懷有“啟蒙主義”的教師所采用的話語方式做過概括,大致分為三種:一種是宣講式或稱為布道式、一種是對話式、最后是獨語。獨語由于主要用于對自己的審問通常拒絕與他人交流,這種話語方式在課堂上老師基本無法用到。而另兩種方式對教師而言使用起來更適用于課堂傳播。宣講式或者說布道式將老師置于最高地位傳播自己所認為的“真理”,有些“啟迪民智”的意味。這種話語方式的使用需要教師主體有較高的信息篩選及語言組織能力,如果使用不當會產生反效果,如錢理群先生所說“這種方式會假設每一個聽眾都是一個筐子,滔滔不絕地把各式各樣的語言貨色,也包括語言垃圾,都扔進筐子里,把它塞滿塞實。這就是我們所要警惕和反對的帶有專制色彩的“布道”式的“啟蒙”?!痹诂F(xiàn)今課堂,這種講課方式雖說并不是主流,卻也存在。教師是不可避免懷有“啟蒙”情懷的群體,他們面對的是對未知世界懷有好奇與期望的年輕群體,因此,啟蒙過程中話語方式的選擇格外重要。去年,遼寧日報一篇題為《大學老師,請不要這樣講中國》的報道曾引起熱議。其中,老師們對中國社會包括政治制度的批評之強烈,對西方價值觀的鼓吹之熱情受到了主流媒體的強烈批判。報道中教師課堂話語方式的情緒化加上帶有強烈意識形態(tài)的觀念的灌輸使得課堂更像是教師個人情緒宣泄的舞臺,對學生這無疑是不利的。
三、結論
高校課堂與中小學課堂相比與其說是傳播知識不如說是觀點交流思想交匯的課堂。對于不再完全依賴課堂和老師獲取信息的學生來說,觀念以及價值的交流更能捕獲他們的注意力。誠然教師在課堂中滿腹情緒化的教學語言以及全盤“西化”的課程設置絕不應當被宣揚,但有底線的負能量傳播,有選擇性的西式課程安排其實是有利于學生或者社會的發(fā)展。教育的目的從小處說是立人,從大處說是為祖國培養(yǎng)人才,無論哪一種都需要認清現(xiàn)狀與時代接軌與社會相符。而認清現(xiàn)狀的第一步就是認清我們所處的社會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流的社會。如同光明網對大學限制部分西方教材流入的做法所發(fā)表的評論一樣,讓學生們用另一種眼光看世界的同時也要警惕不要成為別人思想的俘虜。
參考文獻:
1.龍劍梅.論課堂傳播中知識信息及其渠道的特質[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10,(3).
2.龍劍梅.課堂傳播中學生主體對知識信息的需求特征及其把握[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3.龍劍梅.課堂傳播中的知識信息預期與教學的基本形態(tài)[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10,(3).
4.宋偉龍.傳播學視角下高校多媒體課堂傳播中的“噪音”分析[J].科協(xié)論壇(下半月),2010,(6).
欄目分類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