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眼球效應”與“人文關懷”的博弈 ——探析新媒體環(huán)境下災難新聞采訪的“度”

作者:徐夢影來源:《視聽》日期:2016-08-27人氣:879

災難,是指自然的或人為的,能帶來對生命的重大傷害的嚴重損害。它具有不期而至的突發(fā)性、嚴重的危害性以及對慣常社會生活的破壞性。因此,災難新聞不僅具有廣泛而強烈的社會關注度,同時也具有很高的新聞報道價值??焖佟蚀_、適當?shù)貓蟮罏碾y性事件,是新聞媒體實踐其監(jiān)測環(huán)境、滿足受眾的知情權等重要社會職能的體現(xiàn)。中國是世界上遭受自然或人為災害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難新聞報道對于我國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改革開放都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隨著當前新媒體大環(huán)境對以往傳媒態(tài)勢的顛覆,災難新聞的傳播介質不僅局限于傳統(tǒng)平臺(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等),也逐漸向網(wǎng)絡平臺轉移。由于互聯(lián)網(wǎng)傳播具有高時效性、跨時空性、傳播主體個體化等特點,如今的災難新聞從發(fā)生到傳播的時間大大縮短。但在效率提高的同時,不少網(wǎng)絡傳播主體為了搶占第一時間的關注度,往往背離了災難新聞采訪的原則,在追求“眼球效應”的過程中忽略了“人文關懷”?;ヂ?lián)網(wǎng)新聞工作者必須要在兩者之間把握一個度量,才能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做好災難新聞的傳播。

一、天災之上莫加“人禍”:遵循災難新聞采訪的原則

(一)學會體諒:他們有權不接受采訪

    毛澤東曾說過:“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雹僮鹬厝?,體諒人,更是新聞工作者在災難新聞采訪過程中應當銘記于心的原則。始料未及的天災人禍令人悲痛,然而新聞工作者必須完成采訪工作,以獲得第一手資料并完善素材。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jié)點中,采訪者必須首先充當“社會人”的角色,其次才是“記者”。因為重大災難過后,幸存者大多驚魂未定,精神極度緊張,加之部分幸存者的家屬不幸喪生,采訪氣氛會異常沉重。這時,采訪者切勿急于求成,不顧受訪者情緒就貿然詢問一些敏感問題。有些采訪者為了博取受眾關注,急于將采訪成果通過網(wǎng)絡公之于眾,并配上文字和一些血腥的照片。這種做法無疑加重了受訪者的心理壓力,使得其不得不再次直面慘狀。

    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新聞工作者,首先要尊重受訪者的意愿。如若受訪者不愿意面對鏡頭和記者,應當尊重他們的要求,寧可不采訪也不要強迫。

(二)講求策略:“煽情”不等于要“傷害”

災難發(fā)生后,遇難者家屬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但此時,也有不少令人動容的故事值得新聞工作者采集并報道。通常而言,記者會對災難背后的感人故事加以渲染和細節(jié)描寫,比如電視記者會將鏡頭聚焦在遇難者家屬含淚的雙眼和悲傷的表情上,并利用放大和特寫效果來渲染其內心的情感。特別是新媒體環(huán)境下,網(wǎng)絡記者可即時上傳第一手的照片、視頻和文字,搶占關注度,因此網(wǎng)絡記者可能會運用煽情的手法,誘導受訪者流露情感。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方法雖然能夠吸引受眾的眼球,引發(fā)受眾的共鳴,但很容易對受訪者造成“二次傷害”。例如汶川大地震的采訪中,記者一再追問警察蔣敏失去父母、女兒的心情:“你在救助這些災民的時候,看到老人和小孩,你會不會想到自己的父母和女兒?”蔣敏當場暈倒,一方面可能與參與救援體力不支有關,另一方面也與記者的提問帶來的巨大痛苦有直接關系。因此新聞工作者應時刻注意自己的采訪方式,避免對受訪者造成傷害。

(三)懂得取舍:必要時應當放棄采訪

    新聞采訪中的關系是平等的關系,也就是說采訪者和受訪者應當站在平等的立場上,這一點對于災難新聞的采訪尤為重要。對于災難中的受訪者,采訪工作無疑是對其精神再次的刺激。這種刺激會使他們產(chǎn)生不良的情緒,導致采訪工作難以繼續(xù)。此時的采訪者應該傾聽并接納這種特殊的情感,如果在安撫受訪者情緒后采訪對象仍舊不愿意接受采訪,則應該放棄采訪,否則將適得其反。新聞工作者應該明白,采訪對象不是“材料簍子”,任人索取。②

二、注重分寸:把握災難新聞采訪的“度”

    在絕大多數(shù)人的印象里,凡是災難新聞報道都離不開三個關鍵詞:慘烈、血腥、悲情。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新聞工作者“策劃”的結果,傳播學中早有證明——“我們看不到世界本身,看到的是被大眾媒體選擇和解釋過的世界。”③由此觀之,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報道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網(wǎng)絡傳播高度發(fā)達的時代,網(wǎng)絡新聞工作者更應該明確自己的職責,注重分寸,把握災難新聞采訪的“度”。

首先,網(wǎng)絡新聞工作者應當把握導向。網(wǎng)絡信息傳播之快早已遠超報刊雜志等傳統(tǒng)媒體,如果災難新聞報道不經(jīng)斟酌和把關便傳播出去,其后果難以想象。例如有些網(wǎng)絡媒體為求關注度,直接將災難現(xiàn)場的慘狀不加處理地發(fā)布到網(wǎng)上,還命以夸張的標題,全然不顧受眾的承受能力。雖然一時增加了點擊率,但是這樣的傳播無疑是災上加災。因而在信息傳播之前,特別是災難新聞在網(wǎng)絡平臺上傳播之前,需要新聞工作者慎重地把握細節(jié)。

其次,網(wǎng)絡新聞工作者要兼顧速度與準確。吸引眼球及搶占先機固然重要,但在網(wǎng)絡傳播高覆蓋率的時代,網(wǎng)絡新聞工作者更應將信息真實準確放在首位,否則就算掌握了輿論的主動權,也會因虛假信息的傳播而影響媒介公信力。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新聞工作者應把握快速與準確的關系,并使二者達到統(tǒng)一。

第三,網(wǎng)絡新聞工作者應平衡災難與重建。災難新聞是具有破壞力的,報道災難本身如現(xiàn)場、人物等固然重要,但是只一味向受眾傳達負能量的信息,勢必導致人們產(chǎn)生消極的情緒。所以采訪者要學會尋找災難背后的希望,在報道災難新聞的同時讓受眾對重建產(chǎn)生信心。

最后,網(wǎng)絡新聞工作者應當尋求曝光與關懷的統(tǒng)一。災難中不都是悲慘的場面,還有很多人性中的美好,比如救死扶傷、人道主義等等,這些也是災難中的真實,也能夠打動讀者,需要記者去挖掘、去重視、去報道。

三、重視災難新聞采訪的倫理規(guī)范與構建

(一)“采訪”還是“救人”:理清災難新聞采訪的時間倫理

    在現(xiàn)代采訪技術日漸純熟的情況下,災難新聞采訪逐漸與災難事件同步化,特別是新媒體環(huán)境下,留給網(wǎng)絡記者和編輯的時間大大縮短。面對緊迫的采訪和編輯時間、近在眼前的災難現(xiàn)場以及亟待救援的災民,“采訪”和“救人”的先后關系成為了網(wǎng)絡新聞工作者必須解決的問題。

    從新聞學的角度來說,災難新聞采訪的倫理焦點主要在生命與新聞采訪之間的取舍。因為從災難新聞本身來說,救援活動無疑是第一性的,但是采訪活動也具有即時性,二者均在和時間賽跑。但是災難新聞的時間具有二維性,毫無疑問救援處在時間的第一維,而記者采訪和救援處于第二維度。當二者發(fā)生交織的時候,采訪者應該以良知為基礎,從人性出發(fā),以生命為本,救人為先,充分發(fā)揮人文關懷。

(二)以人為本:注重災難新聞采訪的語言倫理

    災難新聞采訪與普通新聞采訪不同,是在一種特殊的氛圍下進行的。受訪者大都劫后余生,情緒不穩(wěn),極容易受到外界刺激。此時進行采訪無疑是對受訪者內心的又一次打擊,但是又不能不向大眾還原事件當時的情況。因此,此時的采訪者不僅要保證新聞的及時和真實,更要尊重受訪者,不能為了挖掘更多的信息而違背自身的良知。

四、結語

災難新聞采訪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新媒體環(huán)境下,身為社會個體的網(wǎng)絡媒體工作者應該對自己的采訪過程、采訪方式加以規(guī)范,把握災難新聞采訪的“度”,既抓“眼球效應”又不失“人文關懷”,方能贏得受眾和業(yè)界的關注和尊重。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