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PBL教學模式在《國際財務管理學》教學中的運用探究

作者:荊蕾來源:《現代企業(yè)教育》日期:2014-11-04人氣:1201

    《國際財務管理學》作為財務管理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主要探求國際企業(yè)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如何進行籌資、投資、收益分配等理財活動,尤其關注跨國企業(yè)如何實現在全球范圍內的資源優(yōu)化配置。該課程立足于培養(yǎng)了解國際財務理論前沿、具有國際視野和扎實理論功底的理財專業(yè)人士,是一門系統性和理論性較強的課程。教學實踐中,該課程的開行應建立在《會計學》、《財務管理學》、《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等課程的基礎之上,要求學生有較高的知識整合能力。從目前來看,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雖然近幾年來不少教師在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上進行了一些創(chuàng)新性的嘗試,但仍舊改變不了學生在學習過程被動消極的地位,沒能充分調動其在學習中的主動性與參與性,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一、 PBL教學模式概述

    1969年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創(chuàng)立了PBL 教學模式。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的含義是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它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師啟發(fā)指導下,以自我指導學習和小組討論為重要形式的嶄新課程模式。它把學生置于混亂、結構不良的情境中,并讓學生成為該情景的主人,讓學生自己去分析問題、學習解決該問題所需的知識,一步一步的解決問題。老師把實際生活問題作為教學材料,采用提問的方式,不斷地激發(fā)學生去思考、探索,最終解決問題。

    PBL教學模式建立在信息加工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的理論基礎之上,屬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范疇,是建構主義教學改革設想當中“一條被廣泛采用的核心思路”。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如人與人之間的協作交流,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的建構方式而獲得。 “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huán)境中的4 大要素。PBL教學模式的最顯著特點體現在其教學理念上。在傳統教學模式的理念下,知識被視為是不可更改的定論,教學過程是一個從外到內的輸入過程,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而PBL的教學理念認為“問題是學習的起點,也是選擇知識的依據”,因此教學過程中應“先問題,后內容”。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則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退居幕后?;诶砟畹囊龑?,PBL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在多方面存在差異:

(一)教學目標:在傳統教學法下,學科之間的界限過于分明,教學內容重復和交叉的情況比較嚴重,學科劃分越來越細,越來越多,但課程卻有限。PBL教學模式應打破學科界限,圍繞問題編制綜合課程;以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中心;以獲得基本知識,培養(yǎng)有效運用已有的知識,去理解獲取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其宗旨是為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

(二)教學程序:傳統教學法下的教學過程往往是“先內容,后問題”,該模式的基本教學程序是“復習舊課—激發(fā)學習動機—講授新課—鞏固練習—檢查評價—間隔性復習”,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過程;PBL教學法是“先問題,后內容”的教學過程,教師可遵循“提出問題—假設—推理—驗證—總結歸納與提高”的順序組織教學。

(三)教學評價的對象:傳統教學模式常常過度追求學習的結果,而PBL教學模式則注重學習的過程,注重學生的前認知,注重體驗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和思維能力。

(四)教學空間:在PBL教學模式下,教學的思維空間已從教師的自我思維轉向了學生的群體思維,其教學形式空間也應從以往的教師的“一言堂”拓展至學生的“群論臺”。

二、PBL教學模式在《國際財務管理學》課程中的應用背景

(一)傳統教學模式下《國際財務管理學》課程的教學現狀

1.課程內容縱橫交錯,知識點較多。

    《國際財務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其內容框架由涉及國際財務管理本質要素的外匯風險管理、國際結算、國際企業(yè)轉移定價、稅收管理、財務模式、績效評價等橫向內容與涉及國際財務活動的籌資管理、投資管理、營運資金管理、企業(yè)跨國并購等縱向內容構成,縱橫交錯間還時時穿插著匯率、利率與稅率三大變量,知識點涵蓋國際貿易、國際金融、財務管理、國際會計、稅收等多學科范疇。學生對各學科知識點的學習廣度和深度參差不齊,對眾多知識點的整合能力遠遠不能滿足國際財務管理課程的高效學習,這不僅對教師的講解深度和詳略程度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且教師若對知識點的取舍把握不當很容易造成學生重復學習或攝入新知識點過多學生接受出現障礙的情況。

2.教學形式單一枯燥。

    目前《國際財務管理學》課程主要仍以教師講授為主,案例教學為輔,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較弱,盲目崇拜老師和書本,仍是被動接受學習內容,學生的互動性和體驗性較差,缺乏學習的思想性和創(chuàng)造性,無法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3.教師缺乏國際財務管理方面的實踐經驗與積累。

    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一方面并不具備國際企業(yè)資本運作的實踐經驗,另一方面也缺乏國際財務管理學術理論的交流平臺。

4.學時設置少,實用性較差,學生重視不夠。

    目前《國際財務管理學》一般都在第七學期開設,學時數遠低于《財務管理學》等核心課程;加之各種社會考試和研究生考試中基本不涉及國際財務管理方面的知識,所以學生對該門課程并不重視,投入的精力不足。

    基于上述問題,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保證《國際財務管理學》課程的良好教學效果。PBL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首先在國外醫(yī)學院校得到了普遍運用,而后由于其顯著的優(yōu)點逐步在其他學科領域得以推廣。近幾年,我國的部分院校對該種教學模式進行了嘗試,取得了一些預期效果,但總體上仍處于實驗性探索階段,需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fā)展。

(二)PBL教學模式的應用條件

作為PBL教學模式的應用條件,是指能使該模式發(fā)揮效力的各種因素,如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環(huán)境、教學時間等等。

1.對教師的要求

在PBL教學模式下,雖然學生已成為了學習的主導者,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忽視教師的作用。相反,作為指導者的教師,其能力和素質直接影響PBL教學效果。教師應該既是學科專家,又是指導專家。具體要求表現為:

    教師角色的轉換:進行PBL教學,教師首先要對自己在教學中角色的轉變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要對PBL的教育理念進行深刻認識和領會。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PBL教學模式下,教師已從以往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榻虒W活動的提問者、引導者、組織者、激勵者和促進者等多重角色,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并根據《國際財務管理學》的學科特點、學習目標和學習者特征,為學生創(chuàng)造恰當而良好的問題情境,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質疑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激發(fā)學生的研究熱情。同時,教師還應不失時機地扮演參與者,時常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把握學生討論學習的方向、廣度和深度,教師也可從中得到啟示,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教師角色的成功轉換, 離不開對PBL的培訓,教師通過對PBL教學模式的相關理論知識和指導技巧的學習,可有效提高教師的導學能力,確保PBL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

    教師知識結構的完善: PBL 教學法對教師的專業(yè)素質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作為教授《國際財務管理學》課程的教師,應具備跨學科的知識體系,不僅對本學科體系的相關知識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還應適當掌握國際金融、國際貿易以及國際稅收等學科的知識,對本學科的發(fā)展動態(tài)要做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創(chuàng)造對國際企業(yè)資本運作學術理論的交流機會,并將專業(yè)理論知識與具體企業(yè)相結合,置于當前國內和國際形勢的大背景下,引導學生思考。教師應在平時的教學和生活中注重各方面知識的積累,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以充分實現PBL的教學效果。

2.對學生的要求

    學習的主動性和獨立性:在PBL教學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應根據學習目標主動分析自己的學習需求,并圍繞需求收集各方面的學習資料,設定學習內容,控制學習進度,選擇恰當的學習方法,完成從被動的學習者到問題的解決者和知識的建構者角色的轉換。整個過程要求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具備獨立自主的精神,通過對自身知識體系的建構,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答案。

    團隊的協作精神。PBL教學中,為提高學習效率,可采用小組討論的學習形式。小組成員各自承擔一部分學習任務,完成對不同知識的認知。知識間的相互關聯把小組成員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組內成員之間的相互包容與合作至關重要,必須依靠彼此的協作才能完成整個學習任務。采用該種學習形式可使學習氣氛更加輕松,小組成員還可在討論中取長補短,不同觀點的碰撞還有可能產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彰顯集體智慧的力量。

3.其它要求

    開展PBL教學,要有與之配套的教學資源作保障。如學校應提供學生查閱相關資料的圖書館、網站等硬件設施;以講座、選修課或公選課等形式開設與《國際財務管理》課程相關的其他課程;教師應采用更加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和學生的學習熱情等等。

三、PBL 教學模式運用于《國際財務管理學》課程的探究

(一) 編寫教學大綱。應用PBL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成敗關鍵是要尊重客觀規(guī)律,制定適合于學生的PBL教學的教學大綱?!秶H財務管理學》PBL教學大綱的編寫應從學生學習的實際需求出發(fā),相應減少大篇幅的理論闡述,突出體現課程的實用性與可操作性。     (二) 整理案例材料。為了使PBL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教研室的有關教師應進行多次研討,制定PBL教學的具體方案,專門收集和整理(或編寫)《國際財務管理學》課程內容案例,每個案例都應體現不同的知識側重點,并涵蓋相應的課程內容。在每個案例的后面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提出若干相應的引導性問題,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外的自我學習、資料查閱和準備討論提綱。     (三) 實施教學過程。由傳統教學模式轉變?yōu)镻BL教學模式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應對新的教學模式加以引導哈啟發(fā),以使學生能盡快適應教學模式的轉變?;凇秶H財務管理學》的課程特點和PBL教學模式的本質特征,該課程的教學過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1.引入知識點的回憶:此階段教師應是知識點的引導者和啟發(fā)者,仍處于教學的主導地位,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對相關國際財務管理的知識進行概述,如國際財務管理環(huán)境、國際企業(yè)的經營目標和所面臨的經營風險、匯率的制定機制、外匯市場的交易類型等等,其主要任務是指導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并利用已有的知識對學習任務的要求進行分析和解釋,進一步制定具體的學習方案,同時結合大量的閱讀材料,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真實感較強的國際企業(yè)經營環(huán)境,使學生盡快融入學習情境中去。進行按照所學知識要求學生回憶外匯風險管理的各種保值措施,回憶可利用哪些外匯交易防范外匯風險。

    2.情境引入,建立假設:此階段由學生充當教學的主體,其主要任務是在上一階段知識回顧與積累的基礎上,結合學習目標和個人需求主動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去,對所學知識進行理解和質疑,發(fā)揮自身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而不是被動接受。為了讓學生對教學案例情況有充分的了解,教師可提前將有關案例的教學資料上傳至網絡平臺,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熟悉案例的具體內容,并精心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自主設定可能出現的未知結果,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例如在“外匯風險防范”的教學中,教師完成了對外匯風險類型、防范策略等基礎知識的講解后給出案例,讓學生站在某國際企業(yè)財務經理的角度上,對此案例中所涉及到的一筆需在兩個月后支付的日元項目進行分析,針對該國際企業(yè)既希望在日元貶值時能夠受益,又希望在日元升值時得到保護,但同時又不希望利用遠期外匯合約鎖定匯率的外匯風險防范愿景,應為該國際企業(yè)設計一套怎樣的套期保值方案?并預測每套套期保值方案會對該國際企業(yè)的業(yè)績產生怎樣的影響?為此,可從遠期合約法、外匯期權交易、貨幣市場借貸法等幾個方面提出假設。

    3.收集資料并論證假設:要求學生圍繞案例情況收集和分析各方面資料,包括國際企業(yè)在某階段的財務狀況、此階段匯率的變動趨勢等,并利用這些資料論證上一步驟所提出的主要假設。此階段經過學生的小組合作式學習,使學生可暫時脫離教師的控制,使其學習的自主性和互動性得以提高,并形成小組的問題解決方案,由學生小組組長作中心發(fā)言,然后由其他同學進行補充或修正。而后,由教師提出新的問題,讓作中心發(fā)言的學生解答,或由他人回答。若問題比較難,學生解決不了,教師可做適當啟發(fā)和引導,如果仍不能解決,則由教師解答。此階段可促使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具體的企業(yè)中去,培養(yǎng)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并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使知識點得以整合并最終內化為自身的能力。

    4.歸納總結:PBL教學課結束前幾分鐘內,教師做總結歸納,并強調重點和難點。教師應從理論的角度對學生所做的假設論證進行逐項分析,對學生的分析視角和分析深度做出點評。

(四)教學效果的評價與反饋

    為公正客觀和實事求是地評價PBL教學效果,我們對PBL教學效果實施評估時應實行定性和定量評估相結合、過程評估與終結評估相結合、個人評估與小組評估相結合、自我評估與他人評估相結合的原則。評價內容應包括課題的選擇、小組成員的學習表現、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各種原始數據的記錄表、調查表等。在PBL教學過程中和結束后,征求學生對PBL這種新的教學模式的反饋意見,并以書面形式提交給教研室。 

    綜上所述,結合《國際財務管理學》課程特點及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PBL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所具有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開放性、探究性、全員性、交互性、系統性以及有助于學生的個性形成與發(fā)展等方面。它突破了傳統教學的時間和空間,每個學生都可通過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各抒己見,將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運用于課程領域,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強調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而且也強調學生相互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不僅如此,該模式還克服了《國際財務管理學》課程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知識體系支離破碎的弊端,在問題解決中,學生通過對國際財務管理各部分知識的綜合與分析,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體作用,形成自己的解決方案,并建構起與此相適應的知識經驗,有助于提升學生關于國際企業(yè)資本運作相關知識的整合能力。在此基礎上,通過教師的進一步提煉和概括,形成明確系統的國際財務管理的知識體系。

參考文獻

1.黃東明,聶振雯.基于PBL雙環(huán)互動教學模式的研究.寧波大學學報.2010,1

2.楊行翀.《國際財務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對探究式教學方式和合作教學方式的嘗試.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1,3

3.蔣小康.《國際財務管理》教學問題探討.集體經濟.2009,12

4.李 強.PBL教學法在《財務管理》教學中的應用探討.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7

5.呂 沙.《國際財務管理》雙語教學中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應用.財會月刊.2010,7

6.謝志華.《國際財務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第一版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京師(新鄉(xiāng))律師事務所

關注”中州期刊聯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