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關懷下的電視新聞采訪探析
當前是一個經濟全球化時代,電視新聞行業(yè)發(fā)展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廣播電視新聞臺要想保障采訪節(jié)目的高質量性,就必須高度重視優(yōu)秀采訪人員的培養(yǎng)工作。高層領導要加強對新聞采訪人員的科學指導工作,定期組織新聞采訪人員參與專業(yè)培訓工作,促使每個采訪人員都能夠認識到將人文關懷理念融入到采訪工作的必要性,其能夠有效提高采訪對象對新聞記者的信任度,確保新聞記者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到全面準確的信息,向受眾群體傳播有效信息,從而完成自身作為新聞記者的工作義務。
1.人文關懷下電視新聞采訪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電視新聞采訪脫離人文關懷本質
作為一個電視新聞采訪記者,要正確認識到自身采訪的涉及具體發(fā)生事件的雙方都是記者所要給予尊重和關懷的對象?;谌宋年P懷下的電視新聞采訪,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要始終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平等與尊重,凸顯出每個人的社會價值,充分考慮到采訪者和受眾群群體的內心感受和精神影響[1]。然而,實際情況是存在很多新聞采訪記者自身業(yè)務水平和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偏低,容易忽視采訪對象精神層面的心理問題,對那些社會弱勢群體的采訪工作存在歧視現象,在采訪中刻意讓貧困人員展現自己的“臟、亂、差”生活,捕捉他們的細節(jié)表情,這樣無疑是對他人的一種不尊重,已經脫離了人文關懷的本質,容易引發(fā)新聞節(jié)目受眾群體的抨擊。
1.2電視新聞采訪忽視民生問題
在我國電視新聞采訪工作中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新聞采訪記者過于看重對高層領導的采訪內容,為了幫助社會樹立起更高大上的光輝形象,一定程度忽視了對人民群眾意見的反饋采訪,導致新聞采訪偏離人文關懷中心思想。就比如,一些地方電視臺在報道有關自然災害的電視新聞時,記者在現場采訪往往只是關注到領導的正能量演講采訪,未能夠深入調查分析現場災害情況,采訪那些當地居民,導致電視新聞受眾群體無法充分掌握了解到自然災害的實際發(fā)生過程情況,長期以往觀眾就會對該個電視新聞節(jié)目產生厭倦抵觸感,更愿意從網絡平臺了解最新相關新聞資訊。電視新聞采訪記者自身對民生問題采訪重視程度不夠,無法在采訪中體現出人文關懷思想,忽視了對具體發(fā)生事件涉及人民群眾的體貼關懷,向大眾群體傳播他們的實際心聲。
1.3電視新聞采訪過分追求新聞價值
在電視新聞采訪工作中,人文關懷才是新聞采訪信息傳播的核心價值所在,每個新聞采訪記者都必須清楚認識到自身的社會使命職責,向大眾傳播真實完整的人民心聲信息,杜絕以夸張字眼和拍攝手段去擴大新聞事件傳播效果,吸引更多新聞節(jié)目受眾群體。然而,在這個追求高收視率的廣播電視行業(yè)發(fā)展背景下,一些電視新聞采訪記者已經完全忘記了自身的工作真正目的,采訪人員為了獲取到更多最新獨家報道,創(chuàng)造出社會熱點新聞報道,在采訪中會對采訪對象問一些尖銳或者低俗的問題,毫不顧忌采訪對象的內心感受,只是為了新聞炒作,提高節(jié)目收視率。
2.人文關懷下電視新聞采訪工作的優(yōu)化策略
2.1提高新聞采訪記者的綜合能力與職業(yè)道德素質
基于人文關懷下的電視新聞采訪,電視臺必須加強對每個記者的組織培訓教育工作,不斷提高新聞采訪記者的業(yè)務能力和職業(yè)道德素質。例如,通過組織采訪記者參與國家政府最新思想政治內容學習,促使記者樹立起先進的社會觀和人生價值觀,能夠認識到堅持以人為本采訪工作原則的必要性,形成良好的群眾觀念,在實際采訪工作中從人民角度思考問題,充分尊重每個人個體的社會價值[2]。新聞采訪記者也要加強對自身專業(yè)知識的完善學習,掌握各種采訪技巧和方法,有效將人文關懷思想與采訪工作融合在一起,注重拉近與采訪者和新聞受眾群體之間的關系,體現出新聞采訪傳播的人文關懷。
2.2提高對民生問題新聞采訪的重視程度
在實踐新聞采訪工作中,記者要確保自身采訪內容緊緊圍繞社會民生問題展開,全面完整反應出具體事件涉及民眾的心聲,從而滿足受眾群體對該新聞事件信息的了解需求。新聞采訪記者高確保每個新聞事件都能夠形成正確的觀念,傳播正能量社會輿論信息,在新聞節(jié)目采訪環(huán)節(jié)中充分體現出人文關懷核心價值。就比如,在對弱勢群體的采訪中,記者不能一味為了博眼球,采訪弱勢群體的窘迫生活和生活方式,而忽視了該群體的內心感受。記者要站在同等位置,深入了解他們的內心想法,想改變現狀的困難之處,喚醒大眾對弱勢群體的幫助和關懷,實現對弱勢群體人文關懷的目的,引導更多人參與到社會公益事業(yè)建設中。
2.3提高人文關懷新聞采訪信息的挖掘力度
電視新聞采訪記者在開展新聞采訪活動中,要認真做好媒體定位,從不同角度出發(fā)充分考慮到新聞采訪工作的真正價值意義,深入挖掘出新聞信息的人文要素,滿足受眾群體對不同層次人們心智表現了解的需求。在采訪過程,新聞記者要尊重每個采訪對象的知情權和隱私權,不能為了博眼球、提高節(jié)目收視率,而問一些尖銳惡俗的采訪問題,引發(fā)采訪對象和受眾全體的不滿[3]。采訪記者要始終實施人文關懷,在挖掘人文價值信息的同時,不能夠侵犯到作為社會公民的個體合法權益。新聞記者要不斷加強對具體新聞事件涉及人員的關注,注重對新聞事件當事人的人文關懷,合理運用恰當的采訪方式,保持與采訪對象的良好距離,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下獲取更多新聞事實信息。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電視新聞采編工作中,新聞記者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業(yè)務能力和職業(yè)道德素質,要高度重視對民生新聞價值信息的報道,最大程度滿足新聞節(jié)目受眾全體對各種新聞事件人文信息的了解需求。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要提高對新聞事件當事人的關注度,將人文關懷理念融入到新聞采訪內容中,平等對待社會每一個民眾群體,確保完成自身的社會使命,向大眾傳播正確真實的新聞信息知識。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