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計算機3D建模技術在公路橋梁互通立交等中的應用
3D技術是基于計算機和信息技術而形成的數(shù)字模型技術,原本主要用于動畫、廣告、影視、網絡游戲等領域,隨著該技術的逐漸成熟,更多的行業(yè)開始進行引進和推廣。在建筑行業(yè)中,3D技術主要用于工程項目的設計建模,其作用是對設計方案進行立體、直觀的展現(xiàn),并對方案進行優(yōu)化,使工程項目的整體結構和外觀更為合理、實用、美觀。尤其是在設計結構復雜的工程項目中,如公路、橋梁、互通立交等,3D建模技術對于保證工程設計的合理性,避免設計錯誤造成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損失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越來越突出。目前采用3D技術進行建模,主要的應用軟件為AUTOCAD、3DMAX、PHOTOSHOP等?,F(xiàn)在,就這3D建模技術在公路橋梁互通立交等工程項目中的意義、應用方法和流程進行簡要介紹。
1 3D建模技術對公路橋梁互通立交等的意義
城市建設與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與社會經濟有密切關系,在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的帶動下,城市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從而促進了建筑行業(yè)在工程項目的設計方面不斷進行革新,為科學解決城市人口增長、交通壓力變大的問題,對于公路橋梁互通立交項目的投入越來越多,旨在提升城市形象、拉動社會投資,形成強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最終實現(xiàn)城市發(fā)展的目的。與過去相比,公路橋梁互通立交項目已開始朝向多元性、功能性、美觀性轉變,其整體結構也隨之變得更為復雜,對工程設計和施工人員都提出了更高難度的要求。以往,由于技術條件所限,相關工程的設計及施工部署只能通過平面圖紙或手繪圖形進行,對于設計的合理性、施工的可預見性缺乏深入的分析。
首先,在設計方面時常會因為對互通立交項目的結構復雜化要求,增加設計的難度,相關設計如果無法滿足城市規(guī)劃的實際需求,最終會導致項目完工交付使用后出現(xiàn)各種問題。比如結構設計達不到荷載要求、無法實現(xiàn)改善城市交通擁堵現(xiàn)象、影響交通的正常秩序、施工技術難以達到設計標準的要求而造成工程項目的整體質量不達標等。
其次,在施工方面,由于設計標準的提升,對于施工工藝及現(xiàn)場施工的流程安排及推進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標準。而傳統(tǒng)的平面圖紙無法直觀展現(xiàn)設計思路和意圖,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常會出現(xiàn)進度安排不合理,機械布置及堆場布置混亂、機械碰撞隱患等一系列問題,為施工的順利開展埋下隱患,造成對后期施工推進的一連串影響。
由于公路橋梁互通立交項目屬于市政建設性質,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體現(xiàn)同等重要。一旦工程出現(xiàn)問題,不僅會使相關的建造成本投入蒙受巨大損失,還會形成較嚴重的社會不良影響。而這一類的工程一般規(guī)模較大,一旦建成發(fā)現(xiàn)問題之后也難以拆除,會對城市交通網絡形成負面效應。
而3D建模技術正好可以有效彌補公路橋梁互通立交項目設計建設過程中的這些缺陷,通過3維建模,將工程的設計及施工部署進行立體直觀的呈現(xiàn),使工程設計、施工人員可以有效的進行可行性模擬分析,沖撞分析,并對現(xiàn)場施工單位、部門進行可視化交底,使其各方明確清晰設計意圖,為工程高效準確的完成發(fā)揮重要作用。
2 3D建模技術在立體交叉中樞紐型式工程中的應用
在城市交通工程項目中,互通立交的應用非常廣泛,并且因為工程所處區(qū)域的地理位置和設計需求,形成多種多樣的形式,如菱型、樞紐型、單喇叭型、雙喇叭型、苜蓿葉型等,下面就3D建模技術在此類型工程建模的應用進行舉例說明。
2.1模型建立
公路橋梁互通立交建筑的結構,一般情況下都是由主線和匝道兩個部分構成,這兩個部分的道路、橋梁連接形式較為多樣,通過對不同形式的利用形成了各個構造物的特點,針對這一類型建筑物的模型,可以分為三大類:連續(xù)帶狀實體模型,即路基、護欄、連續(xù)路面標線、人行道、路面結構、橋梁上部結構等結構的模型;離散構筑物實體模型,即路燈、橋墩、欄桿、交通標志牌等結構的模型;面模型,即立交建筑所在地的地面模型。這三大類結構的模型均可采用3DMAX的不同技術完成,如連續(xù)帶裝實體模型可以用放樣造型實體完成,離散構筑物實體模型可以用各種基本實體造型編輯生成,針對面模型的制作,3DMAX中也有專門的面模型進行生成。
2.2 連續(xù)帶狀實體模型
連續(xù)帶狀實體模型是立交三維實體模型中的主體結構,它體現(xiàn)的是立交建筑的主要框架,建模過程主要通過3個步驟完成。
(1)模型放樣路徑生成
首先,依據材質、結構的區(qū)別,將主線和各匝道進行分段,相同的材質、結構可劃分為一段,再對這些分段路徑進行編號,以便識別。這一部分工作對于立交建筑3D建模的整體定位和快捷性有重要作用。
再求各路徑的三維曲線,將建筑設計方案中對主線與匝道的初步拉坡定線設計生成的平面線位數(shù)據、縱斷面設計數(shù)據,引入模型中,求出設計線的逐樁坐標和逐樁高程,利用LISP程序讀出坐標高程,自動生成空間曲線,再對這些空間曲線進行保存,即可完成。
(2)模型放樣截面生成
利用AUTOCAD繪制不同路徑的截面,操作要點是需要以與放樣路徑相同的尺寸單位進行編制,如路徑截面沿該分段沒有變化,則只需繪制一個截面,若路徑截面發(fā)生變化,則需對變化路徑進行橫截面生成。將這些橫截面文件導入3DMAX,即可生成截面模型SHARP。
(3)實體模型生成
由于三維放樣路徑是以實際的設計坐標和高程在軟件中生成,且放樣截面也是以實際尺寸進行繪制,因此生成的三維放樣實體是以實際定位生成,這有效避免了立交建筑中各種線的復雜組成而導致的定位困難問題,正因為3D技術的這一特點,使得長期困擾立交建模的定位問題得以解決。
2.3 離散構筑物實體模型
在立交建筑設計中,離散構筑物所起到的作用是使立交建筑的功能得以有效實現(xiàn)和完善。這些離散構筑物有些是呈規(guī)律性分布的,如欄桿、路燈等,有些則沒有固定的位置,如交通標志牌、高桿燈等。采用3DMAX對這些構筑物進行模型處理,可得到更精確的模型效果。利用維放變形、扭曲變形、傾斜變形、倒角變形及布爾運算,生成三維實體,再根據離散實體與放樣路徑之間的關系,進行復制、移動、定位,即可將這些離散實體以準確的定位放置在模型中。
2.4面模型
面模型主要用于直觀反應立交建筑的地面與現(xiàn)狀地形的結合情況,因此應在地形圖上劃分坐標網格,利用AUTOCAD軟件編制LISP程序,以讀取地面坐標和高程靈敏據,這樣即可生成符合實際地形標高的面模型。再對建筑面的不同材質進行渲染,即可生成立交的三維效果、形式、平面與立面的組合關系,全面的反映立交建筑的交通組織方式。再以燈光效果進行處理,即可得到立交建筑的照明設計效果。
3 后期處理
完成渲染輸出后,3DMAX在建模中的使命完成,接下來需要采用PS技術進行后期處理。在生成立交三維模型的過程中,有一些不太完美的地方,均可有后期處理進行完善。首先,用數(shù)碼相機將建筑周邊的環(huán)境拍攝下來,再對圖片進行包括亮度、對比度、色階等基礎參數(shù)的調整,之后通過建立各個圖層完成布景布置,最后進行合成即可。也可結合實際需要,對攝像機的高度、角度、位置等進行調整,以達到最佳的視覺效果。還可以在模型中加入景觀、綠化設計等。
4結語
本文對公路橋梁互通立交應用3D建模技術,采用包括CAD、3DMAX、VRay、PS等在內的多種制圖專業(yè)軟件進行工程設計模型建立的方法和流程進行了闡述,對計算機建模的常用思路進行了分析,為公路橋梁互通立交項目建模的模型及動畫效果的展現(xiàn)提供了一些支持。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3D技術在建筑行業(yè)尤其是公路橋梁互通立交工程項目中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還可由此擴展,實現(xiàn)工程項目景觀、路面、路基、施工過程動畫等多方面的演示。因此,需要不斷深入對該技術的應用研發(fā),進一步實現(xiàn)建筑行業(yè)的品質提升。
- 為什么發(fā)表論文都不開雜志社的發(fā)票呢?
- 2021-2022年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庫來源期刊列表-理科南大核心目錄完整版
- 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庫來源期刊列表(2023-2024年度)南大核心目錄
- 融媒體環(huán)境下地方新聞網站媒體的發(fā)展路徑
- 創(chuàng)新與繼承:70周年獻禮片“三杰”研究
- 人本導向下的城市更新規(guī)劃思路探索——以上海松江區(qū)中山街道老城區(qū)為例
- 預制裝配式地鐵車站施工技術
- 從框架理論看“中國學習的人”
- 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古都洛陽城市形象建構與傳播探析
- 價值工程在房地產開發(fā)管理分工中應用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