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樂教育與大學生思政教育融合發(fā)展研究
隨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入發(fā)展,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方式更加多樣化,與各個學科的交融性逐漸增強,拓展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實施途徑。高校音樂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具有獨特意義,提升了大學生思政教育教學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對于高校音樂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發(fā)展研究有很大必要性。
一、高校音樂教育與大學生思政教育融合發(fā)展的意義
(一)有利于使大學生思政教育形式更具美感
當代大學生生長于新中國經濟繁榮、科技發(fā)達、物質豐富的環(huán)境中,感情豐富而細膩,思維活躍不呆板,對于課堂學習形式要求也十分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他們要求教學形式豐富多樣,不斷滿足其多樣化的興趣和偏好,而對于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式,他們感到十分無趣。高校音樂教育作為一種藝術型的課程,以音樂作品為載體,表現(xiàn)多種多樣的情感狀態(tài),能夠深入人心,激發(fā)人的情緒情感。不論在學習中還是生活中,音樂無時無刻圍繞在大學生身邊,與其成長息息相關,音樂教育與思政教育相融合,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將鮮明的藝術形象與大學生的情感和思想相結合,使大學生產生情感觸動,在無形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同時,音樂教育教學通過多樣的授課手段,可以解決傳統(tǒng)灌輸式授課枯燥乏味的缺點,使教育教學過程更加生動有趣。因此,將音樂教育與思政教育相融合,能夠使大學生思政教育形式更具美感,并能促進大學生在接受思政教育過程中感受藝術魅力,且在潛移默化中將思政教育內容內化于心。[1]
(二)有利于使大學生思政教育內容更加豐富
音樂教育本身就包含思政教育的內容,其作為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道德,促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音樂教育是具有情感性的藝術,可以凈化大學生心靈,提高大學生情感體驗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學生情感表達能力。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能夠將大學生的情感引向高潮,使其與音樂作品融為一體,得到情感升華,情緒釋放,使身心處于舒適、健康的狀態(tài)。當前,社會快速發(fā)展,人才競爭日益激烈,大學生心理發(fā)展尚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較差,情緒常常不穩(wěn)定,在學習和生活中面臨各種問題,很容易出現(xiàn)各種心理問題。[2]高校將音樂教育與大學生思政教育相融合,有利于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彌補思政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空白,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使大學生人格更加完善。
(三)有利于使大學生思政教育方法不斷創(chuàng)新
音樂教育通過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為大學生思政教育提供了有效平臺。音樂教育情感豐富,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高尚情操,激發(fā)大學生內心情感。將音樂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能夠提升思政教育教學效果,特別是在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精神培養(yǎng)和理想信念培育等方面,將相關音樂作品運用其中,能夠促使學生通過欣賞音樂作品,了解相關歷史事實,在思想上得到升華,情感上產生共鳴,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音樂教育與思政教育相融合,可以通過為學生設定相應情境,讓學生對一定的音樂作品進行演繹,加深道德情感,并在潛移默化中掌握思政教育內容。另外,音樂教育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內容,可以在隱化思政教育目的的同時,有效避免音樂教育帶來的不良影響。因此,音樂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有利于促進大學生思政教育方式方法不斷創(chuàng)新。[3]
(四)有利于使大學生思政教育效果得到提升
由于大學生心智尚不成熟,思維方式存在個體差異,在接受思想觀念和黨政方針上比較差,因此,高校大學生在貫徹學習黨的思想觀念和方針政策時,要充分發(fā)揮文藝形式的作用,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其吸引力和感染力。一是,音樂教育通過生動的藝術形象能夠增強思政教育感染力。音樂作品從生活中來,又高于生活,音樂教育通過生動形象的作品讓受教育者更加直觀地感受生活中的美和善。音樂作品通過優(yōu)美的表現(xiàn)方式,對生活中偉大的形象進行塑造,表達深厚的情感,宣揚高尚的道德情操,使抽象的思政教育內容形象且直觀地被受教育者接受,增強思政教育感染力。二是,音樂教育通過輕松愉悅的表達方式,提升思政教育吸引力。當代大學生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中,普遍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壓力,將音樂教育與思政教育相融合,能夠使大學生通過音樂審美活動,得到生理上的滿足和心理上的放松,進而上升為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4]借助這種寓教于樂的教育形式,在隱化思政教育目的的同時,有利于增強大學生思政教育效果。
二、高校音樂教育與大學生思政教育融合發(fā)展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高校對音樂與思政教育融合認識片面
當前,很多高校在音樂教育認識上存在誤區(qū),他們認為音樂教育就是音樂課程上對大學生進行音樂理論知識講解、相關樂理分析和樂器技能訓練,卻忽略了音樂教育在大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方面育人作用,他們缺乏對音樂教育的本質認識,導致對音樂教育的忽視。另外,由于我國大學生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在高中階段之前的受教育過程中,他們面對升學壓力,常常將音樂課程忽略,甚至在音樂教育方面處于空白,受此影響,大學生在大學階段也經常在無形中形成對音樂課程的忽視,阻礙音樂教育發(fā)展,并對音樂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造成影響。
(二)部分教師對音樂教育和思政教育結合不充分
當前社會對素質教育強烈呼喚,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已經引起高校較大重視,特別是其獨特的育人作用,受到高校普遍重視,但是,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影響,部分教師在音樂教育與思政教育相融合教學上存在一定問題。一方面,在音樂教育過程中,部分音樂教師對于課程內容選擇安排欠科學,缺乏一定思想道德內容,致使學生在接受音樂教育過程中,缺乏思想熏陶。另一方面,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能將音樂知識有效融入課堂,只是進行傳統(tǒng)模式的傳教,單純追求思政理論知識,忽略了學生思政素養(yǎng)的提升,導致思政課程教學效果不足。
(三)部分學校音樂教育和思政教育師資建設不足
教師不但要向學生講解專業(yè)知識、傳授專業(yè)技能,還要培養(yǎng)學生道德、提升學生素質。在社會經濟飛速發(fā)展的時代,各行業(yè)人才競爭日益激烈,而人才的培養(yǎng)需要依靠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但是,當前部分高校音樂教育和思政教育師資建設較為不足,一方面,部分音樂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較為低下。音樂教育在大學生道德培養(yǎng)上具有獨特的意義,但是,由于部分高校音樂教師缺乏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他們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上能力欠缺,更無法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另一方面,部分思政教育教師缺乏音樂素養(yǎng)。思政教師在傳統(tǒng)模式理念影響下,課堂教學過程中,缺乏與藝術思維相融進行教學的理念,一般只重視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講授,使得思政課程對學生沒有吸引性,學生在思政課程方面缺乏興趣。
(四)部分高校音樂教育與思政教育外部環(huán)境不佳
高校環(huán)境對于大學生具有熏陶作用,能夠在無形中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但是,當前部分高校在大學生思政教育環(huán)境方面建設不足。一方面,高校精神文明建設不足。很多高校過于重視可見的物質方面建設,在隱形的精神層面存在較大忽視,導致大學生在思政教育方面只能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而思政課程中的內容又可能存在較大滯后性,這就使得大學生的思政教育缺乏時代性。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思政教育知行脫節(jié)。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影響,很多高校思政教育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形式,忽略思政教育實踐活動的價值,對于校園音樂實踐活動與思政教育相結合更加不予重視,使得大學生學習氛圍不夠濃郁,思政教育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充分。
三、高校音樂教育與大學生思政教育融合發(fā)展的路徑建議
(一)樹立音樂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發(fā)展理念
高校要促進音樂教育與大學生思政教育融合發(fā)展,就要樹立音樂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發(fā)展理念。高校要認識到音樂教育如果僅僅傳授音樂技能和提升音樂鑒賞力,這是十分片面的,將阻礙音樂教育的全面發(fā)展,進而制約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提升。因此,高校要轉變傳統(tǒng)課程分裂的觀念,積極推動音樂教育與思政教育相融,在課程思政視域下,培養(yǎng)一定數(shù)量的音樂教師和思政教師。積極提高音樂教師綜合素養(yǎng),將育人觀念落實到音樂課程中。同時,也要提高思政教師的音樂教育素養(yǎng),意識到音樂教育對學生思想道德的促進作用,加強思政課程設計和情境預設,把音樂藝術的育人思想與思政教育理論課教學靈活地結合。思政教師要學會積極利用音樂手段,深入探索學科的育人價值,形成教育合力,推動學生思政教育的發(fā)展。
(二)增強音樂教育與思政教育不斷融合
音樂教育作為一種常見的藝術教育方式,其本身就包含著思政教育的內容,并通過輕松的形式讓大學生在無形中接受思想熏陶。增強音樂教育與思政教育不斷融合,一方面,在音樂教育過程中逐步導入思政教育內容。音樂教育不但具有修身養(yǎng)性的作用,還具有政治等功能,音樂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思想品德、主流價值觀等形成具有較大影響力,因此,高校教師要積極推動思政教育內容融入音樂教育,通過音樂教育的愉悅性,讓受教育者在音樂的熏陶下產生內在動力,增強對思政教育的理解。另一方面,在思政教育課程中不斷引入音樂教育的方式。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師要在課程理念上跟隨時代發(fā)展,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豐富教學形式,提升教學效果。思政教師要通過賞析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更好地理解思政理論中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或者通過對學生喜愛的音樂作品進行分析,進而闡釋相關思政教育內容,通過這些形象活躍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思政內容的興趣。[5]
(三)加強音樂教育和思政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高校人才的培養(yǎng)需要依靠教育,教育質量的提高需要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加強音樂教育和思政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要不斷提高音樂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但承擔著傳播音樂文化知識和技能的職責,還對大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和道德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價值,所以,音樂教師在高校教育中具有獨特作用,要加強音樂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培訓,培養(yǎng)出適合當代大學生全方位發(fā)展的高素質音樂教師,讓音樂教師具備高度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精神培養(yǎng);讓音樂教師擁有主流價值觀,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引領。另一方面,要不斷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音樂素養(yǎng)。思政教師是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主體,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加強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必須從思政教育工作者出發(fā)。[6]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學會不斷創(chuàng)新,更新教學方式,在思政課程教學過程中積極融入音樂藝術,將枯燥的思政理論用輕松的藝術形式表達出來,增加思政教育吸引力,優(yōu)化思政教育課程效果。
(四)推動音樂教育與思政教育外部環(huán)境建設
高校的文化環(huán)境作為一種隱性教育資源,能夠高效推動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要不斷加強高校文化環(huán)境建設,充分發(fā)揮環(huán)境的育人功能,促進音樂教育和思政教育的不斷融合。一方面,積極建設高校精神文化。積極向上的校園精神文明有利于形成較大的聚合力,
并通過正確的文化意識引導大學生行為,使大學生在無形中受到思想上的引領、情感上的陶冶和人格上的塑造,并自覺明辨是非,正視道德沖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要順應時代發(fā)展,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統(tǒng)籌規(guī)劃,把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和學校建設相結合,著力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另一方面,重視校園音樂實踐活動的開展。校園音樂實踐活動有效地延伸了音樂課堂教學內容,在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和拓展音樂教育空間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高校音樂實踐活動的開展,能夠突破課堂教學時間和教學內容的束縛,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愛好,有效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因此,要重視音樂實踐活動開展,對于校園群眾性課外音樂活動和社團性課外音樂活動的開展給予大力支持。
四、結語:
高校音樂教育作為大學生藝術素養(yǎng)提升的重要途徑,其與大學生思政教育相融合,對于思政教育具有重要價值。通過轉變傳統(tǒng)教育思維,加強音樂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提升相關師資隊伍建設和外部環(huán)境建設,能夠有效促進音樂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融,為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助力。
本文來源:《人生與伴侶》http://m.00559.cn/w/xf/31052.html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