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西部民間音樂中民族器樂的應用與思考

作者:王赫聆來源:《大河美術報》日期:2025-09-04人氣:8

  引言

 

  我國西部地區(qū)作為中華文明重要發(fā)祥地,以農(nóng)耕文化為根基,承載著十多個王朝的歷史印記。這里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漢族、回族、藏族等多民族文化交融,共同孕育出極具地域特色的音樂文化,涵蓋山歌、民歌等形式。

 

  民族器樂在傳統(tǒng)音樂中占據(jù)重要地位,二胡、板胡、三弦、琵琶、嗩吶、竹笛等弦管樂器,配合板鼓、堂鼓等打擊樂器,常作為伴奏推動唱詞情緒。例如在環(huán)縣皮影戲中,三弦隨唱腔伴奏,鑼鈸則填補唱詞間隙。這些源于勞作生活的音樂形式,正是民間智慧的生動體現(xiàn)。

 

  西部音樂中的民族器樂

 

  ☆民族器樂的種類

 

  民族器樂可分為吹奏、彈撥、拉弦、打擊四大類。吹奏樂器有竹笛、笙、嗩吶等;彈撥樂器以琵琶、阮、三弦為代表;拉弦樂器則包括二胡、板胡等;打擊樂器主要有大鼓、堂鼓、鑼等。在少數(shù)民族音樂中,哈薩克族常用冬不拉,蒙古族則以馬頭琴最具特色。

 

  ☆民族器樂演變的歷史

 

  中國民族器樂源遠流長,新石器時代已出現(xiàn)骨笛?,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發(fā)展出編鐘、鼓、排簫等大型演奏樂器?。隋唐時期,因絲綢之路繁榮,西域音樂文化推動器樂藝術鼎盛發(fā)展,琵琶、古箏等樂器逐漸形成獨奏形式?。宋元以后,曲藝與器樂的進一步融合,音樂表演更具娛樂性和藝術表現(xiàn)力,成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

 

  民族器樂在西部音樂中的應用

 

  西部秦隴地區(qū)擁有豐富的音樂資源。作為中國戲曲三大聲腔之一,秦腔唱念以陜西關中方言為基礎,融入漢唐詩詞語言,風格高亢激昂。其伴奏樂隊分文場(板胡、二弦、竹笛等)與武場(干鼓、梆子、手鑼等),打擊樂增強氛圍,二胡等則展現(xiàn)“柔之美”。

 

  涼州賢孝是甘肅武威的民間說唱,以民間故事為內容,用二胡或三弦伴奏。琵琶大師劉德海改編的《春蠶》融入維吾爾族骨笛元素,借鑒民間樂段,展現(xiàn)生命力。

 

  民族器樂在西部音樂中的角色和意義

 

  民族器樂承載西部音樂的歷史文化內涵,助力各民族音樂傳統(tǒng)延續(xù)。西部地區(qū)多民族音樂交匯,器樂促進不同文化元素融合,形成獨特風格。其獨特的音色和技巧為創(chuàng)作提供豐富元素,助力打造具有民族風格的“交響曲”。

 

  如今,傳統(tǒng)音樂的傳承正面臨多重挑戰(zhàn):一方面,大眾興趣逐漸減弱,受到流行音樂、電子音樂等現(xiàn)代音樂形式的強烈沖擊;另一方面,部分傳統(tǒng)樂器的制作技藝面臨失傳風險,這直接影響著音樂的藝術表現(xiàn)力和文化傳承。

 

  此外,西部民間音樂早期以歌唱為主要形式,依賴口耳相傳的傳播方式,如今已不再是主流音樂形態(tài)。傳承的關鍵在于教育體系,需要通過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等主渠道加強宣傳推廣,著力培養(yǎng)年輕一代對傳統(tǒng)音樂的認知認同和情感共鳴。

 

  結語

 

  回望西部民間音樂的長河,民族器樂始終是其中奔騰不息的浪花,承載著各民族交融的歷史回響,塑造著地域音樂的風骨。

 

  在時代變遷中,民間音樂的傳承仍是問題,民族器樂的生存與創(chuàng)新也遭遇瓶頸,二者唇齒相依的本質從未改變。沒有民族器樂的加持,信天游的蒼涼、花兒的婉轉,民族特色便少了深沉的底色;脫離西部民間音樂的滋養(yǎng),傳統(tǒng)器樂也會失去扎根大地的生命力。

 

  未來,唯有持續(xù)深挖民族器樂在西部民間音樂中的應用智慧,在教育中筑牢“樂”與“歌”的共生記憶,在創(chuàng)新中守住地域特色與民族神韻,才能讓板胡依舊能拉出黃土地的厚重,馬頭琴仍可訴說草原的遼闊。當每一件樂器都成為民族故事的講述者,每一段旋律都凝結著民族的精神,民間音樂與民族器樂便能在時代浪潮中,共同譜寫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交織的新篇章,讓這片土地的音樂文脈永遠鮮活。




文章來源:《大河美術報http://m.00559.cn/w/qk/35647.html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京師(新鄉(xiāng))律師事務所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