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被禁錮的人性——嚴歌苓《賣紅蘋果的盲女子》的精神分析

作者:張經(jīng)洪來源:《名作欣賞》日期:2015-05-18人氣:3718

英美新批評文本細讀認為,文學是隱喻、象征的意義載體,只有對作品的形式和內(nèi)容作進一步的分析與解讀,才能體驗、獲得文本的終極意義。閱讀《賣紅蘋果的盲女子》會發(fā)現(xiàn),人性的種種在嚴歌苓筆下得到了很好的詮釋,作品充滿了濃厚的悲劇意識,嚴歌苓以其感性而細膩的筆觸深入到人物靈魂深處,以“內(nèi)聚焦”的敘事視角,為讀者描述了一個悲情的愛情故事和一群悲劇的可憐人物,將人生命運的悲劇性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表露出作者對個體生命生存狀態(tài)的密切關注、對人性被禁錮的疼痛以及對人類悲劇性命運的悲憫情懷。

一、兵站:人性失落的荒原  

艾略特的詩篇《荒原》反映了20世紀西方人們精神世界的荒涼和人們精神處在分崩離析邊緣的心理狀態(tài),在精神層面上的意義即是展現(xiàn)出了一個西方社會精神的荒原,人的生存意義的不確定性和毫無生氣。較之艾略特,同樣在小說《賣紅蘋果的盲女子》中,嚴歌苓也向讀者描述了一個“荒原”,這種荒原不僅指在自然生態(tài)方面的荒蕪,更重要的是表現(xiàn)在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隔膜、冷酷與疏離,是一種人性失落的精神荒原。嚴歌苓用感性的筆觸,細膩的語言和樸質(zhì)的描寫,以發(fā)生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西藏沐浴節(jié)前后川藏線上雅江兵站的人和事為故事敘事中心,在文化沖突、民族沖突間上演了一場有關人性禁錮與失落的精神悲劇。

嚴歌苓選擇將故事發(fā)生的地理背景置放在西藏兵站,將所有的矛盾敘事焦點集中在有關兵站的人和事上,透一斑而見全目。從自然生態(tài)的角度考察,藏區(qū)無疑是一個自然環(huán)境惡劣的存在,“上山的時候天總算晴了,公路轉(zhuǎn)來轉(zhuǎn)去,霧跟稠奶一樣?!?,進藏的公路顛簸難行,攀巖曲折,天氣變化惡劣,濃霧稠密。再加上藏區(qū)水資源短缺,生活用水嚴重不足,西藏兵民們洗澡不便,僅靠雅江兵站的“兩大眼溫泉”過活,條件極其艱苦“有的兵說他們在西藏服役幾年,臟得一身肥死了,若落顆青棵進肚臍,一定出了芽”。如此惡劣的生態(tài)自然環(huán)境必然會對個體生命心理精神的構(gòu)建與異化造成極大的影響,人性的禁錮與失落在這樣一種生態(tài)環(huán)境下也就有了發(fā)生的可能。

在人與人的關系層面,人性的缺失與文明的缺陷主要表現(xiàn)在兵站、藏民與盲女子、甘肅人的關系以及兵站和藏民的關系上。兵站慰問演出的文工團前后對盲女子的態(tài)度有了一個很清晰的轉(zhuǎn)變,沒有人會無端拒絕美的靠近。小說一開始,當美麗、嫵媚、略顯性感的盲女子第一次出現(xiàn)在眾人眼前問能不能搭車的時候,“一車人都叫停,最后還有人壯了膽說:“這女藏民挺漂亮?!?,文工團在持續(xù)在“荒原”里行進多日,當美突然來臨時,表現(xiàn)出了對美的一致肯定與接受,在盲女子把全車人“看成風景”時,她不知道此時已是眾人眼中最美、最迷人的風景??墒窃谛≌f結(jié)尾,當事情發(fā)生后,盲女子再一次請求搭車時,得到的卻是沉默的回答與冷酷拋棄,“我們沉默得像一車貨?!泵づ訐淞藗€空,跌倒了。即使再美的事物在與文明發(fā)生沖突矛盾時,也免不了被丟棄的悲劇命運。而同樣的,藏民對盲女子和甘肅人的靠近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防御心理,“藏人早對甘肅人與盲女子的接近留心”;盲女子是被藏民群體排擠的個體,在藏民沐浴時,她只能站在遠處“一種向往的樣子,朝池子‘看’”;兵站的人不把甘肅人當人看,隨意打罵、任意使喚,在沐浴事件發(fā)生后,藏民與兵站一起聯(lián)合以暴力的方式來處理甘肅人,毫無人情可言。實際上,兵站與藏民的關系也一直處在相對緊張的狀況,“兵站與藏民一直處得不省力?!?,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和諧,兵站把原屬藏民的溫泉據(jù)為己有,藏民只得“洗別人的剩水”。整個兵站充溢著一種冷色調(diào),兵站實為一塊消磨溫情與人性的荒原。

二、本我因子的自然顯現(xiàn)   

弗洛伊德將人格結(jié)構(gòu)分為三個部分,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它是一個動態(tài)的能量系統(tǒng),處于不斷變化運動之中,人格結(jié)構(gòu)三部分在整個精神活動中始終處于相互作用,相互矛盾和相互融合的狀態(tài),他們之間形成了特定的人格動力關系,三者的密切聯(lián)系與溝通使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滿足,使人在道德約束下實現(xiàn)理想和目的,如果三者失調(diào),人就會處于不正常狀態(tài)。

在小說中“本我”“自我”“超我”三者關系的“破與立”是在動態(tài)過程中實現(xiàn)的?!氨疚摇弊非蟮氖菍ψ陨碛涂鞓返臐M足,它是一種生命本能的反映與沖動。半路搭車的盲女子,竟然有人大膽喊出“這女藏民挺漂亮”,這是出于本能的對于美的欣賞和贊嘆,在盲女子“一只袍袖褪掉,胸掩得很好,不露什么,卻什么都讓人會意得到”的時候,男女兵們偷笑了一整天,“眼睛都偷占了便宜”是本我潛意識里性欲望的滿足。這種本我的力量是非常微小的,它被強大的自我牢牢地掌控住,只是停留在潛意識層面。

對于藏民浴節(jié),有本能的沖動想去看看是很正常的,可是兵站有紀律,“沐浴節(jié)幾天誰也不準往溫泉去;那場面,誰看誰負責”,兵站的紀律就是對本我的強有力的一種約束和壓制,以至于自我不會過分向本我轉(zhuǎn)移,二者達到了平衡。甘肅人是不幸的,他第一次出于本能原始的沖動與欲望,偷看藏民沐浴戲水,獲得心理的愉悅而“入了癮”,完全沉浸在本我的快樂之中忽略了現(xiàn)實社會的約束,使自我在達到目的的同時受到了傷害,“被藏民扭住了,說要打死”。此時自我勢力不及本我,最終被本我吞噬。超我是最高道德和權(quán)威的象征,代表著社會道德對個人行為的規(guī)范,其主要作用就是壓制本我的沖動,按照社會道德標準監(jiān)督自我的行為。甘肅人靜靜地守護著盲女子沐浴時,“那看不見的動才使他的靜那么變形”或許在作者看來,甘肅人的“變形”似乎接近一種本能的變態(tài)心理,本我嚴重超越了自我和超我的制約,連盲女沐浴都“看”,超我的道德約束毫無任何效力。

小說中對身體的“偷窺”和主體想象,實際上都是在性沖動、身體欲望的動力驅(qū)使下完成的,本我為了獲得身心的愉悅和快樂,在自我和超我間實現(xiàn)力量的沖突和平衡。三者中,本我處于優(yōu)勢位置,它在潛意識里部分逃脫了自我和超我的約束,本我因子在自然中得到了呈現(xiàn)。

三、他者鏡像中的自我構(gòu)建   

拉康在他的鏡像理論中深刻分析了主體對自身認識的過程,指出個體對自身的認識是由他人的目光之鏡,社會的語言之境來間接實現(xiàn)的。嚴歌苓將主人公甘肅人和盲女子置身于由他者構(gòu)建的社會生活系統(tǒng)之中,他們在作品中的形象構(gòu)建是在他者的話語和視域下完成的,兵站和藏民的侵襲使甘肅人和盲女子身體和內(nèi)心遭受著無盡的凌辱,他們在他者構(gòu)建的形象中不斷地否定自身,去迎合他者的身份認定,人性也在他者的目光中被囚禁。

甘肅人在兵站里的身份是非常卑微的,他“撈伙房各只鍋的渣吃”、“拾人穿碎的衣服穿”、“干人人不干的活”,除此之外,他還沒有自己的身份,得不到他人最悲憫的尊重,文工團的女兵覺得“他大得我惡心”;兵站里沒人告訴他“削廣柑皮,都背著他削”;甚至“他蹲下卷煙,一個兵走過來朝他屁股上踢一腳,他沒反應。幾個兵走過去,將他頭上舊塌了沿兒的軍帽拉拉歪,半個臉都罩進帽子,他仍抽煙。最后過來一個執(zhí)勤排長喚小畜一樣對他勾勾食指,他一下站起來,腰略哈,綴著兩只大手的長臂當郎在身子兩邊?!备拭C人是不受兵站待見的,也是被文工團員們忽略的個體存在,在兵站里他就像只“小畜”,只要主人“勾勾食指”,他就“腰略哈,綴著兩只大手的長臂”,可見甘肅人在兵站里已經(jīng)完全丟失了自我的靈魂,人性逐漸被奴性所取代。更悲哀的是甘肅人也認定了這個他者建構(gòu)起來的影像,并不想通過自身的反抗與奮斗,去打破他者和欲望的打壓,最終成就真實的自我靈魂,追求人與外在的他者與內(nèi)在的欲望的超越。

同樣,盲女子也處在他者的目光和語言雙重圍困下逃脫不掉。盲女子從頭至尾就是一個被他者“看”的對象,雖然她自己也是“看”的主體,可她什么也看不好見。盲女

子也是不受藏民待見的,沐浴節(jié)的藏民男女都擠在溫泉水坑里洗澡時,盲女也只能遠遠望著。就連心愛的人被扭送處理,兵站及藏民也沒有詢問過盲女子的意見。作者似乎是在說明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自我并不是自己的主宰,生命個體是永遠無法掌握自身命運的,永遠無法掙脫被看的悲劇命運。自我的生存很多時候總是作為一個他者而存在,被自身無法掌控的外部力量所決定,永久的被限定在與自己異化的境地,或許小說在更層次上也間接流露出宿命論的思想觀念。

四、結(jié)語

總之,嚴歌苓用自己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把悲劇情調(diào)融入到作品中,深沉的悲劇觀念和悲劇意識貫穿在小說的始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悲劇風格和鮮明的藝術個性,通過平靜的故事敘述,表達了作者對脆弱的人類文明的遺憾和對人性缺陷的疼痛。小說語言樸實精致、故事性強,以平凡人的不平凡的人生遭遇為我們展現(xiàn)了生命個體沉重的生存境遇和悲涼的人生命運。

【參考文獻】

[1]拉康.拉康選集[M].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1.

[2]張寅德.敘事學研究[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3]艾·阿·瑞恰慈.文學理論批評[M].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0.

[4]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4.

[5] 羅蘭·巴爾特.符號學原理[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本文來源:http://m.00559.cn/w/wy/75.html  《名作欣賞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quán)、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quán)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