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投資對GDP增長的影響效果因素分析
從我國固定資產投資規(guī)模來看,我國固定資產投資額從1980年的910.9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311485.1億元,而且增長率一直處于較高的水平。經過三十年持續(xù)的投資,固定資產投資相對飽和,經濟運行對固定資產投資的需求空間逐漸縮小,投資競爭增加,從而導致投資效益的逐漸下降。
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
去除1989年,1982-20011年間,共有19年兩者的值是一正一負,這個可以理解,當固定資產投資收益高、效果好的時候,投資主體就會加大投資,加大投資則會造成競爭激烈,競爭激烈會造成投資收益降低,投資效果下降,如此往復循環(huán)。有4年兩者的值為雙負,具體情況各不相同,1986年投資乘數下降了-0.37,但與985年的-0.54相比,增加了,說明1986年投資增長率的下降還是造成了投資效果的改善;2010、2011年,投資乘數都較小,而且都有下降,說明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相對飽合,經濟結構需要調整,技術需進步。有2年兩者的值都為正,1988年投資乘數增加,但較1987年的增加幅度有所下降,說明是經濟運行的正常調整;2011年,投資乘數小于2.32,但較2010年增加了 0.04,說明經濟運行結構得到較好的改善,促進了經濟的增長。
1.政府干預
我們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中可以看到,交換行為在倫理上是一種手段利人、目的利己的行為,只有這樣的交換,才是公平合理的交換。這種交換必須符合三個基本條件:一是交換必須自愿,二是交換必須不妨礙第三人,三是交換必須在兩個清晰的產權主體之間真正發(fā)生。只有符合三個個基本條件,才能真正促進經濟增長。而現實生活中,許多交易并不符合上述條件,特別是政府的干預,造成許多固定資產投資形成的無效的GDP。由于我國市場化還不完善,政府出于對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綜合考慮會對社會投資進行直接干預,無論是國家直接撥款還是撥改貸,都有行政手段配置資源的影子。由于地方政府投資的不理性,使許多企業(yè)在經濟形勢差、效益情況不好的的情況下不能夠及時退出市場,造成我國固定資產投資整體效果差。
2.技術進步
現代經濟學認為技術進步是推動GDP增長的重要因素。GDP增長依賴于生產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一個國家技術進步越快,資源對經濟增長的制約就會減少,固定資產投資對GDP增長的貢獻就會減少。從國際經驗來看,各經濟發(fā)達國家都出現了隨著經濟發(fā)展水平的提高,科技進步因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逐步提高,而投資增長率接近或低于GDP增長率的趨勢,而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對GDP增長的影響越來越大,而且還在不斷的擴大之中,說明我國的技術進步與GDP增長不相適應。
技術進步可以在固定資產投資構成中得以體現。固定資產投資按工作內容和實現方式分為建筑安裝工程、設備工(器)具購置和其他費用三個部分。固定資產不同的構成有著不同的作用,三部分比重的不同反映了固定資產投資技術含量的不同,特別是設備工具的投資額和比重更能體現科學技術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的分量。
二、固定資產投資不平衡
1.產業(yè)結構投資不平衡
產業(yè)構不平衡是制約我國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產業(yè)結構的不平衡,必然導致資金在各產業(yè)間不能合理流通和分配,造成固定資產投資在產業(yè)分配不合理,從而影響固定資產投資效果。
2.區(qū)域間投資不平衡
社會經濟發(fā)展不平衡是我國長期存在的問題。長期以來,東部地區(qū)經濟發(fā)達,中部居中,西部落后。這是因為,東部地區(qū)依靠外貿出口,拉動了當地的經濟增長,而中西部地區(qū)既無內需,也無出口,缺乏投資的效果[28]。這種投資的不平衡隨著東部地區(qū)投資飽和、出口壓力增加、中西部投資缺乏,必然會影響到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的整體效果。
三、外部沖擊
外部沖擊,指不受中國經濟體所控制的影響因素造成的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因素。它包括自然災害、社會突發(fā)事件、外國經濟影響等。
自然災害如1998年的洪水災害。1998年固定資產投資占GDP的比重為0.337,是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但洪水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產生活,使固定資產投資只能處于閑置半閑置狀態(tài),無法充法發(fā)揮作用,也就無法正常發(fā)揮它的供給效應,促進經濟增長。
社會突發(fā)事件,如2003年的非典。2003年的固定資產投資乘數為1.28,也是近十年的第二低。2003年固定資產投資占GDP的比重為0.409,較上一年有較大的增長,但由于非典的影響,造成固定資產不能充分利用,影響了投資效果。2004年固定資產投資乘數提高了1.61,是2004年以來的最高值,理由同上。
外國經濟的影響,如1997年下半年爆發(fā)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形成了重大的沖擊,也是導致1998年固定資產投資乘數下降的原因之一。又如2009年爆發(fā)的世界經濟危機同樣影響了我國GDP的增長。
四、供需變化
投資是為了生產,生產是為了消費,消費是一切經濟活動的最終目標,因此,消費是影響固定資產投資效果最根本的原因。生產代表供給,消費供表需求,兩者的關系就體現在了供需關系上。當供大于需時,產品價格就會上升,投資效果就會變好,當需大于供時,競爭激烈,產品價格降低,投資效果就會下降。
產能過剩一直是我國經濟學界討論的一個重點。產能是現有生產能力、在建生產能力和擬建生產能力的總和,生產能力的總和大于消費能力的總和,即可稱之為產能過剩。這些討論不會是空穴來風,雖說出口可以解決一部分產能,但也說明了我國整體經濟形勢是供給大于需求,所以造成投資效果的下降。
五、結束
影響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效果的因素非常復雜,各種因素交織在一起,本文對一些影響因素只能定性分析。從以上分析來看,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效果的下降,從整體來看,是因為固定資產投資規(guī)模過大,投資競爭激烈,供需關系的不平衡;從內部來看,是因為固定資產投資不平衡。 這些問題的解決不是單憑個體就可以解決的,需要政府的合理規(guī)劃,政策引導,合理調整固定投資產投資方向,平衡社會供需,才能真正提高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效果。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