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新經濟政策,是列寧在執(zhí)政中所采取的最有歷史意義的政策
列寧清楚,社會主義新政權的鞏固,關鍵是改變國家糟糕的經濟狀況和工人農民的經濟狀況。要迅速扭轉國家經濟狀況,就必須實行新經濟政策,走市場經濟道路。實踐證明,列寧決策的重大轉變與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時期的重大決策轉變一樣,都迅速地恢復和發(fā)展了經濟。
經過戰(zhàn)時的經濟困難,列寧認識到,社會主義在生產力不發(fā)達階段還不宜實行計劃經濟,更深解馬克思為什么作出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建設要在生產力發(fā)達的基礎上進行的論斷。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不僅在于他能在一個經濟不發(fā)達國家首先建立社會主義,而且在于他能把人們誤認為只屬于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運用于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實行市場經濟的最大特點,就是在公有制占主導的前提下把個人的切身物質利益與勞動成果相聯(lián)系來調動人的勞動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本質上是市場經濟政策的新經濟政策,適合于生產力處在不發(fā)達階段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它通過推行糧食稅、自由貿易、租讓制等措施來刺激工農業(yè)生產和市場貿易,達到恢復生產、發(fā)展經濟的目的。列寧在《俄共(布)中央委員會的政治報告》中說:轉向新經濟政策,通過新的途徑來建設社會主義經濟已經絕對必要了。他還說我們還沒有找到建設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真正途徑,但我們有找到這種途徑的唯一辦法。這就是實行新經濟政策。列寧的思路很明確。只有用市場經濟的辦法才能有效發(fā)展生產。只有發(fā)展生產才能改善工人農民的經濟狀況,才能消除工人農民的不滿。發(fā)展生產、改善工人農民經濟狀況是解決所有復雜問題的關鍵,而要解決這個關鍵問題,實行新經濟政策是必須的選擇。幾十年后鄧小平對我國改革開放所作的許多論述,其思想與列寧的思想在精神實質上是一致的。
列寧在推行新經濟政策的時候,把著力點放在農民身上。他說:新經濟政策的全部意義就在于而且僅僅在于:找到了我們花很大力量所建立的新經濟同農民經濟的結合。新經濟政策的基本的、有決定意義的、壓倒一切的任務,就是使我們開始建設的新經濟(建設得很不好,很不熟練,但畢竟已在完全新的社會主義經濟、即新的生產和新的分配的基礎上開始建設)同千百萬農民賴以為生的農民經濟結合起來。列寧之所以把新經濟政策的重點放在農民身上,是因為他對農民的認識有了新發(fā)展。從經濟上講,最大困難是糧食問題。而糧食問題實際上是農業(yè)生產問題,是農民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列寧認為農民在俄國是決定性的因素。這是誰也不會懷疑的。只有解決了農民問題。才能解決農業(yè)生產問題,也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糧食問題。從政治上講,爭取農民,團結農民,增強革命力量,是鞏固蘇維埃政權所必需的。沒有農民的支持與合作,蘇維埃政權就不可能鞏固。工人農民的不滿,是從農民開始的,解決了農民問題,其他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實行新經濟政策的結果是發(fā)展了生產,恢復了經濟。改善了工人農民的經濟狀況,消除了工人農民的不滿,鞏固了新生的政權。與列寧同時代的許多人盡管對新經濟政策不理解,但其成果卻實實在在地擺在了人們面前。列寧在對這一政策成果進行總結時以欣喜的口氣說:在我們實行新經濟政策之后,在給農民以貿易自由之后,現(xiàn)在情況怎樣呢?答案是很清楚的,是有目共睹的,就是:一年來農民不僅戰(zhàn)勝了饑荒,而且交納了大量的糧食稅,現(xiàn)在我們已經得到幾億普特的糧食,而且?guī)缀鯖]有使用任何強制手段。在1921年以前,農民暴動可以說是俄國的普遍現(xiàn)象,而今天差不多完全沒有了。農民對他們目前的境況是滿意的。我們可以放心地下這個論斷。農民今天的狀況,已經使我們不必擔心他們會有什么反對我們的活動了。全體農民對我們已經完全沒有什么嚴重的不滿了。這是在一年中取得的成就。至于輕工業(yè),我可以有把握地說:在這方面出現(xiàn)了普遍的高漲。輕工業(yè)有了普遍的高漲,因而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工人的生活狀況都有了一定的改善。輕工業(yè)無疑正處于高漲狀態(tài)。所以彼得格勒和莫斯科工人生活狀況的改善也是毫無疑問的。1921年春天,這兩個城市的工人有過不滿。現(xiàn)在已經完全沒有了。我國的商業(yè)活動已經使我們得到了一些資本。誠然,目前還是很少的,才2000萬金盧布多一點。但總算有了一個開端,我們的商業(yè)使我們得到了資金,我們可以用來發(fā)展重工業(yè)。我想,根據(jù)這一切可以得出結論說,新經濟政策現(xiàn)在已經收到了成效。我們已經使我國農民滿意了,使工業(yè)和商業(yè)都活躍起來了。
列寧推行的市場經濟政策之所以能夠成功地扭轉困難局面,是因為這時的他已經發(fā)現(xiàn)。按照馬克思的理論,通過社會主義公有制調動人的生產積極性,其前提條件是社會主義必須具有發(fā)達的社會生產力。而在社會生產力不發(fā)達的條件下。社會資源的不足無法通過社會公平使社會成員獲得基本的社會滿足,從而無法激發(fā)起希望看到的高漲的勞動熱情。人的生產積極性在商品經濟階段仍受切身物質利益支配,激發(fā)人的生產積極性必須把人的勞動成果與切身物質利益相聯(lián)系。在生產力不發(fā)達階段,社會主義不但能夠而且必須實行市場經濟,不但無損于社會主義社會的鞏固和發(fā)展,而且有利于社會主義社會的鞏固和發(fā)展。據(jù)此,列寧大膽堅決地推行新經濟政策,從根本上扭轉了困難局面,穩(wěn)定并鞏固了新生政權。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