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道家社會理想及其實現
一、道家的歷史起源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認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統治宇宙中一切運動的法則。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老子》第25章)
二、老子的“小國寡民”
通觀《老子》一書,其理想社會的模式主要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無為而治的社會控制原則
“無為而治”的產生是效法天道的結果,亦是老子所處時代的歷史必然。無為不是一種現成的結果,而是一種方式或途徑,即以“不為”的方式去為,是一種“無為之為”,“不治之治”。道家不可能像有些人所說的那樣遠離政治,放任自流,其實他們是最大的治者,只不過是以無為的方式而為。
2、“抱樸守真”的社會道德風尚
“抱”即為持守,“真”與“樸”同義?!笆亍迸c“抱”意同?!氨闶卣妗睘槌质貥阗|無華的本真義?!叭朔ǖ?,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的積極意義在于它強調尊重萬物的本性,遵循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從而否定了任何超自然力量的主宰,在于保持自然本真、淡泊名利的心態(tài)和提升平和安寧、自由自得的境界。但是,它的消極性也是明顯的,它過分強調了客觀性和順從自然的一面,而忽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3、“損余補缺”的平均主義
老子的社會思想,他以“天之道”來與“人之道”作對比,主張“人之道”應該效法“天之道”。老子把自然界保持生態(tài)平衡的現象歸之于“損有余而補不足”,因此他要求人類社會也應當改變這種現象,效法自然界的“損有余而補不足”、“損有余以奉天下”,體現了他的社會財富平均化和人際平等的觀念。
三、 莊子的“至德之世”的理想社會
莊子在其著作《馬蹄篇》、《天運》中對其“至德之世”的理想社會都作了描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靜虛無為”的社會控制原則
《莊子》繼承了《老子》“無為”的治世主張,亦認為治理社會應順應自然,因為天道自然無為。
莊子的思考更進一步,他說,我們對于世間是不必斤斤計較,事事認真的,世人既不必為失敗而惋惜痛苦,也不必為勝利而沾沾自喜,較真是沒有意義的。莊子學派已經從精神上化解了煩惱人生,到了這個境界,就個人方面來講,人們對“道”回歸只有一步之遙了。
2、“至親至仁”的理想人倫關系
《天運》中記載了大宰蕩向莊子請教關于仁教的問題。
他認為最高境界的仁就是沒有親。用恭敬的態(tài)度來行孝容易,以愛的本心來行孝困難;用愛的本心來行孝容易,用虛靜淡泊的態(tài)度對待雙親困難;虛靜淡泊地對待雙親容易,使雙親也能虛靜淡泊地對待自己困難;一并虛靜淡泊地對待天下之人容易,使天下之人能一并忘卻自我困難。
莊子在孔子的“仁”的基礎發(fā)展為以“道”為核心的倫理體系, 提倡更高標準的“大仁”、“大義”、“至仁”、“至親”、“至禮”、“至孝”。
3、“共利”、“共給”的社會財富論
“不貸,無出也。古者謂是采真之游。以富為是者,不能讓祿;以顯為是者,不能讓名。親權者,不能與人柄,操之則栗,舍之則悲,而一無所鑒,以窺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也。怨、恩、取、與、諫、教、生、殺八者,正之器也,唯循大變無所湮者為能用之。故曰:正者,正也。(《莊子·天地》)。莊子懷有一顆熾熱激動的心,為社會的公平正義一直努力奮斗著。
四、先秦道家理想社會的實現方式
1、無為而治
道家的“無為政治”是針對有為政治帶來的人性異化和社會惡果而提出的。
道家無為政治要求為政者自然無為,對萬物和臣民不加干擾,讓他們順其自然而生長和發(fā)展。道家看到了“民”在治世結構中的重要地位,將人民對政權的反應方式作為區(qū)分治世模式優(yōu)劣的標準:“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辱之?!币虼?,為政者應盡量避免讓百姓產生這種“不畏威”的心態(tài),即“輕死”的心態(tài)。
2、致虛守靜。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蕓蕓、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至虛”是指 “無事”“好靜”,亦即要求為政者清凈無事,政令保持相對穩(wěn)定,減少勞民傷財之事,不煩擾百姓。
為政者無論治身還是治國,均亦清心寡欲,他們希望君王將感官欲望控制在適度范圍內。
3、貴柔不爭
即是指君王順物之性、因人之情而制定和實施其為政綱領和法令政策,不以其主觀意志而強作妄為,如此才能做到“我無為而民自化”(《道德經》57章)。并認為:“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政者“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無執(zhí)故無失”(《道德經》29章),所以圣人出“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4、絕仁棄義,絕圣棄智
仁義賢智等是人性的異化,社會的各種仁義制度、道德規(guī)范,乃至人的智慧,都是人的淳樸本性的喪失和自我異化的產物。可以說“有仁義,大道廢:有大偽,智慧出;有孝慈,六親不和;有忠臣,國家昏亂?!?nbsp;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