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時代背景下縣級電視媒體的發(fā)展困境
從傳媒介質上看,從第一臺電視機產生到如今,電視傳媒走過了初生期和黃金期。時下,有某些觀點認為,電視傳媒已經成為了夕陽產業(yè)。再者,以網絡等為載體的微信、微博的信息傳播手段擠壓電視傳媒的生存空間。這逐漸縮小的市場份額、廣告收入和觀眾數量讓電視行業(yè)陷入經營困境。對于縣級電視媒體而言,其面臨的形勢比市級以上的媒體要嚴峻得多。
從報道的內容看,新聞質量不高,記者采訪出現惰性。報道比重嚴重失調,領導活動和會議新聞過濫,重“上”輕“下”。例如,會議新聞報道中,記者往往忽略了會議中不愿意、不擅長從會議材料中發(fā)現“活魚”,懶得進行深入地采訪,而是為了報道會議而報道,內容枯燥無味,使群眾不愿看(聽)。微時代背景下,人們對信息的要求越來越高。受眾要求信息生產者提供高度粘稠,具有強烈震撼力的信息內容,信息傳播的尺度甚至要求一看標題便能滿足人們的求知欲。這與拖沓、索然無味的縣級電視傳媒形成強烈的對比。
從報道題材上看比例嚴重失衡,重生產報道,輕生活報道。例如,《新豐縣第三季度各項經濟生產指標飄紅》這則新聞報道羅列了一大堆數字報道該縣經濟發(fā)展情況,使人收看起來索然無味。記者不擅長用具體的事實展現該縣的發(fā)展成就,真是相當遺憾。
從采編難易程度看,由于縣級臺的政治地位相對較低,采編過程中經常陷入采訪難、取材難、報道難、處境難等窘境,造成輿論監(jiān)督無為,大大降低了其在百姓心目中的公信力。微時代下的微媒體大多采用了匿名的方式發(fā)表言論,在微媒體平臺上,共鳴的信息流組成強大的社會輿論氛圍,這種無形的輿論壓力往往促使當事人積極解決問題。
從采編語言上看,居高臨下式的向受眾“談經論道”的報道方式讓受眾難以接受。通過微信、微博等微媒體,人們可以發(fā)表“平民化”的信息,這些信息比縣級電視媒體所傳播的信息更具吸引力,更易于讓受眾接受,甚至引起人們的共鳴。
從采編隊伍上看,縣級臺大部分人的具體業(yè)務知識都是以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取得的,人員知識結構層次低,隊伍良莠不齊,是縣級廣播電視臺的突出問題。相對于電視傳統(tǒng)媒體,手機微信、網絡微博等載體對信息傳播主體的專業(yè)要求幾乎為零,只要能夠使用網絡和手機,就能產生信息并主動向外傳播。
從播出時效上看,大多數縣級臺都沒有天天播新聞,每周3~4檔的新聞節(jié)目設置常使新聞變舊聞,新聞時效性差。而瞬時性的傳播微時代帶來了信息傳輸的高效率,對于傳播者而言,微信息的傳播提高了傳播速度,加快了信息內容的更新和信息轉發(fā)產生的輻射覆蓋面。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