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課程政策實施的邏輯范式研究

作者:楊繼全來源:《當代教育科學》日期:2014-05-10人氣:900

學者蔣建華將課程政策定義為教育領域內課程知識建構與管理的政治權利分配理念和具體內容,其中政治權利分配理念是課程政策的本體狀態(tài),具體內容是課程政策的現(xiàn)象表態(tài)。這一定義不僅明確了課程政策是一個知識問題,同時也從政治權利分配的角度闡釋了知識建構的理念和具體內容,是現(xiàn)象和本質兩種形式的集中體。教育家雷德曾指出,課程政策實施是學校組織的三個主要特性——工學、理論平衡及社會系統(tǒng)共同作用的結果。工學指的是使學校作為社會組織在其運作過程中形成的一組復雜的技術技能;而理論則是有關學校教學或學校堅持的理念;而組織工學的實施應經(jīng)由社會系統(tǒng)完成。現(xiàn)今的課程變革已不僅是形式上的變革,須從深層顛覆課程所蘊涵的人性論、社會觀、知識論和課程論等,否則課程變革將是表層的、短暫的。

一、課程政策實施之價值——新課程政策實施的意義探究

課程政策包含了三個維度:廣度、深度和層次,國家新實施的的基礎教育課程政策集這三個維度的優(yōu)點于一身,即深度較淺、廣度較寬、層次較低,這些優(yōu)點又反向奠定了新課程政策的內在基礎,即是一種“共生型”的課程政策,為新課程政策的有效實施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條件。我們開展課程政策實施領域研究其實并非是一個全新的教育研究問題,至課程改革開展以來,課程政策實施問題已然成為了我國課程改革一個嶄新的挑戰(zhàn)。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如何采用和落實國家課程、地方課程以及實踐校本課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受到重視,政策科學的研究重心轉移到了對政策實施及評估的研究。因此,學校有必要對課程政策進行一次大變革,對課程政策實施問題的政策學探討,找尋到課程政策實施的邏輯范式,不僅具有理論上的意義,更具有實踐上的價值。

(一)為課程政策的研究與發(fā)展提供理論支撐

課程政策研究作為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是課程研究出現(xiàn)的一個嶄新擴展。它有不同的研究范疇,目的是為了解決各種不同的問題。隨著人們對課程政策的研究的深入,出現(xiàn)了課程政策的歷史研究、內涵研究、價值研究、本質研究和實施研究等,成為當今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政策研究的主要內容。開展課程政策實施研究有著極其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也有著自身獨特的研究方法框架。開展課程政策實施的范式研究主要是對課程政策實施過程中相關因素間的相互關系的理論描述,能夠從教育邏輯的視角探討政策實施問題,是一種能夠將事實分析和理論分析有機結合的研究策略,有助于我們對課程政策有更加深刻的認識。課程政策實施范式有可能在滿足系統(tǒng)整體性的前提下,將復雜問題轉化為易于處理的簡單模式,有利于我們對課程政策的理念、權力分配的深化分析,是課程政策后續(xù)發(fā)展研究的實踐依據(jù),有利于為課程政策研究與發(fā)展提供理論支撐,促進我國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由理論走向實踐。

(二)推進新課程改革由表層走向深化

課程模式已然是一個微型的教育系統(tǒng),主要包括課程設計,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三部分,課程政策規(guī)定著課程的性質,關系到課程的決策,制約著課程的設計和實施,對整個課程的改革有著重大影響。美國著名政策學家埃里森曾指出,在實現(xiàn)政策目標的過程中,方案的確定對政策功能的發(fā)揮只占了10%左右,而其余的90%則取決于政策的有效執(zhí)行情況。沒有課程的執(zhí)行力,就沒有競爭力,課程執(zhí)行是左右一個課程改革成敗的重要力量,也是區(qū)分教育質量卓越與平庸的風向標。課程政策實施是指課程政策執(zhí)行者綜合運用各種教育政策資源,采取如闡釋、宣傳、轉化、實施、監(jiān)控等措施,既是將課程政策的現(xiàn)象形態(tài)轉化為本質形態(tài)的過程,是實現(xiàn)既定課程政策目標的主要實踐途徑,也是修訂后續(xù)課程政策的基本依據(jù),同時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成敗的核心要素??梢?,課程政策實施范式研究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最終實現(xiàn)最為關鍵,有利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由表層走向深化。

(三)促進我國課程體系的建立與完善,發(fā)揮課程政策的本體性價值

我國開展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性工程,同時也是一個“理論—實踐—理論—實踐”相互作用的循環(huán)反復過程,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大家對新課程改革進行了重新的思考與定位,課程改革過程中遇到的艱難險阻是改革持續(xù)進行的挑戰(zhàn)和動力,課程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去摸索和探尋有效的策略,進而能夠更好地推進課程政策的實施,促進我國三級課程體系的建立與完善。課程政策的價值取向主要是指的是課程政策主體基于自己的價值觀,在一定時間和教育場域內,調整和分配課程領域的各種矛盾、沖突、關系時所持的基本立場、價值態(tài)度以及所表現(xiàn)出來的基本價值傾向。開展基礎教育課程政策實施范式研究,能夠理清課程政策主客體的價值觀,調整和分配課程領域的各種沖突、矛盾及關系時所持的基本價值立場和基本價值態(tài)度,這種基本價值傾向性不僅體現(xiàn)在課程政策的設計中,更貫穿在課程政策實施的始終,有利于促進課程政策這個復雜系統(tǒng)工程的順利完工,發(fā)揮出課程政策的本體性價值所在。

二、課程政策實施之事實——新課程政策實施的落差分析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至今已有了十二年的歷史了,從新課程實施的情況來看,雖然我國新課程改革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成效顯著,但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在執(zhí)行新課程政策中有意或者無意地遺漏、消極、誤解、歪曲甚至抵制政策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從而導致課程政策在實施過程中被人為的扭曲、變形和消解。課程政策實施失真現(xiàn)象嚴重制約著新課程改革的縱深發(fā)展,導致一些地方的課程改革舉步維艱。這種理想與現(xiàn)實的落差勢必會嚴重影響新課程改革在全國全面推廣,新課程政策實施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程政策實施的無根化

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對課程政策文化抵制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課程政策的文化抵制是指新課程政策所倡導的意義系統(tǒng)與課程實施的意義系統(tǒng)間發(fā)生的矛盾。一項能夠引發(fā)文化抵制的新課程政策才是真正具有其內在的價值,才能夠真正觸及課程實踐的根本,然而,在新課程政策實施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往往只側重于課程的結構調整要求,而對課程政策的文化影響因素的重視不夠,課程政策實施陷入無根化的境地。

課程改革不僅僅是改革形式上的課程,必須從深層顛覆其蘊涵的人性論、價值觀、社會觀、知識觀和課程觀,然而我們的研究者和闡述者對課程政策的解讀一直無法走出圖形式、重結果、極端式的怪圈。一些地方課程實施者對課程政策的精神內涵和價值把我不準,導致本來正確的課程政策被扭曲和變行,課程實施者們無法仔細分析改革方案的內容,沒有做足充分的實施準備,無法根據(jù)本地區(qū)、本學校的實際開展課程變革,在課程實施中拿來主義和斷章取義現(xiàn)象異常嚴重,課程政策遭截肢現(xiàn)象明顯。課程政策實施中能夠彰顯地方特色和地方文化的要素嚴重欠缺,一刀切、亂跟風現(xiàn)象普遍存在,課程政策實施陷入無根化的境地。

(二)課程政策實施的無序化

課程政策的實施應該遵循 “預測—試點—推廣—監(jiān)控—反饋—改進”這種循序漸進,循環(huán)反復的邏輯實施范式進行,然而,地方教育行政機構卻根本無法按照此模式來實施國家的課程政策,在沒有充分調研本地區(qū)實際的情況下出現(xiàn)貿然截留新課程政策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對于上面下發(fā)的課程政策,這些實施者通常會采取將原有的課程政策代替新的課程政策,將新課程政策有意識的擴大、縮小甚至隱藏,這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傳統(tǒng)思想很容易導致新課程政策陷入一種無序、敷衍的抵制心理。在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由于產(chǎn)生了許多新的概念,如校本課程、綜合課程、創(chuàng)生課程、研究性學習課程等等,雖然廣大一線教師正在逐漸接觸這些新概念,但真正對其本質的理解并能夠實踐的老師并不多,缺乏必要的實踐案例,因此他們不懂到底如何才真正算達到了這些理念。學校及地方教育部門對課程政策的把握不足,理解感悟不深,唯課程專家是從,然而,課程專家對這些課程政策的闡釋也是莫衷一是,百家爭鳴,紛紛從自身理解去詮釋課程政策,導致課程政策在黑暗中實施摸索,無法及時得到深入探討和研究,課程政策在學校實施中出現(xiàn)盲目和無序化狀態(tài)。

(三)課程政策實施的無效化

課程評價作為課程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課程政策實施通常要經(jīng)過政策宣傳與解讀、政策分解與計劃、政策實驗與剖析、政策推廣與互動、政策評價與提升等幾個階段。在政策實施過程中每個階段都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這樣那樣的偏差,對于這些偏差,我們必須提高提高政策實施評價來認識、監(jiān)控與矯正。由此可見,課程政策實施評價是課程政策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整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健全意義深遠。然而,在課程政策執(zhí)行過程中,由于缺少必要的督導和檢查,對于政策實施主體的課程政策執(zhí)行情況的監(jiān)督主體不明,推卸責任現(xiàn)象普遍,缺乏對實施的有效關注,其中可能是因為政府只關心改革的象征性意義,而不是關注它能否帶來的實際效能。由于對課程政策實施的反饋還比較缺乏,無法形成一種雙向的信息反饋評價鏈,導致課程政策運行信息缺乏有效的監(jiān)控和評價,致使課程政策的修訂和完善受到滯后,雖然我國的新課程政策實施了十幾年了,但是對課程政策的調整和修訂卻很少,甚至完全被忽視了。

三、課程政策實施之范式——新課程政策實施的邏輯范式思考

“范式”是由美國著名哲學家托馬斯庫恩提出的,范式的核心內涵主要是指科學研究過程中所遵循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規(guī)范,是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合體。范式所倡導的是對認識論、本體論和方法論的基本承諾,是研究者共同接受和遵守的一種理論、準則和方法的總和?;A教育課程政策實施的邏輯范式所要探尋的就是課程實施過程中所要遵循的原則、方法的總和,它主要遵循“預測—試點—推廣—監(jiān)控—反饋—改進這樣的邏輯范式進行,我們探究的是課程政策實施的理論模型,是對課程政策實施的邏輯性探究,希冀能夠為有效開展課程實施提供理論和實踐上的方法性指導。

(一)建立廣泛而準確的課程政策實施目的和目標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有風險的,甚至要付出沉重代價的,當課程改革進行到一定的時期,我們就不能再走那種“摸著石頭過河”的老路,課程改革與其他社會改革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最終影響的是人,進而體現(xiàn)其固有的價值所在,由于人身心發(fā)展的不可逆性,所以的改革中,除了政治改革,最禁不起失敗的就是教育和課程改革了,因此,若改革失敗,其代價是非常巨大的。我們在開展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要努力避免失誤,特別是大規(guī)模的失誤,必須“膽大心細”,對課程改革作出全盤的設計和計劃。泰勒的目標模式是一種為解決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而建立的一種課程模式,通過建立廣泛而準確的課程政策實施目的,準確定位出課程政策實施所要達到的效果,這樣能夠為課程政策實施提供一種政策實施前的理想狀態(tài),通過確立目標、目標達成度、目標分類等方式準確預測課程政策實施的預期效益.

同時,以建立課程改革試驗區(qū),課程政策實驗室等方式來準確預測、檢驗課程政策實施效果。任何政策在推行之前都需要充分調研、實驗、論證,特別是課程政策改革實驗,它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程中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階段。課程政策改革實驗是一個充滿探索、創(chuàng)造和建設的改革過程,關系著課程政策的推行甚至整個課程改革的成敗?;A教育課程改革的實踐證明,我國的政策推行者常常采用試點實驗的方法來評估和監(jiān)控政策確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的效果。然而,我們必須看到課程改革實驗是具有局限性的,主要體現(xiàn)在試點環(huán)境與真實環(huán)境的差距較大,試點成本因素導致的范圍局限及組織整合失靈等現(xiàn)象,導致了課程政策在實際整合與形式整合相去甚遠。這種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理想政策實施環(huán)境與實際政策實施環(huán)境的分離,容易出現(xiàn)上下政策不一致,政策斷章取義的后果。因而,政策制定者要努力調整在理想實施環(huán)境與現(xiàn)實實施環(huán)境的差距,充分考慮一切可能影響政策實施的要素。

(二)建立課程政策實施問題的預警指標體系

教育政策的終極目標,歸根結底的是對教育秩序的理性追求,從宏觀上看我國課程政策實施總體上是一種政府執(zhí)行型模式,體現(xiàn)出強制性制度變遷的傳統(tǒng)痕跡,課程實施走向了“市場經(jīng)濟路線”的路徑致,教育過分注重了經(jīng)濟效益,教育公平和公益性問題屢屢被忽略,使得課程政策實施存在著諸多問題,實施過程充滿了各種風險。由于各地的區(qū)域特點、各實施主體的認知能力和化解風險的能力不同,課程政策在實施中需要建立一種完善的風險預警機制,防范、監(jiān)控、化解和規(guī)避課程實施中出現(xiàn)的可能風險,降低課程具體實施中不必要的損失,有助于提升課程政策實施的質量和水準。在微觀層面上因為課程政策實施過程的不完整、政策導致的利益分配差異化、政策實施的價值取向等問題都會影響著課程實施問題的問題域,造成了課程政策實施的穩(wěn)定度較低。

從實際操作來看,課程政策實施預警機制的設計應該關注預警層次、指標定義、主觀指標、逆向指標、指標相關性等問題。為了較好地發(fā)揮作用,建議以區(qū)域為課程政策實施的預警層次,這里說的區(qū)域是以地級市為基礎,以區(qū)域地理單元為目標,比如說,以某地級市為基礎建立五年制的課程政策實施預警指標體系,經(jīng)過運行和調試,力爭五年內形成符合區(qū)域性特點、區(qū)域內各區(qū)縣通用的課程政策實施預警指標體系(詳見圖1)。同時,收集、校驗和匯總各項與課程政策實施預警相關的指標數(shù)據(jù)的信息系統(tǒng),加強課程政策實施過程中信息系統(tǒng)的整合與分化,具體表現(xiàn)在:一是要疏通課程政策實施的各種渠道,擴大各種相關信息的來源;二是要設置專門的機構和資金對課程政策實施問題進行實時性監(jiān)控,保持一種警醒和懷疑的狀態(tài),做好疏通課程相關利益者的信息監(jiān)督和反饋工作,提高課程政策實施的認知度和有效性。課程政策實施理應建立在事實判斷基礎上的價值判斷,建立一種客觀、實證的課程政策實施預警機制。

 

圖1 區(qū)域內課程政策實施的預警指標體系

層次

目標

詳細說明

宏觀層次

課程政策實施發(fā)展評估

建立課程政策實施發(fā)展評估的歷史數(shù)據(jù)庫,形成課程實施預警評估的參照系統(tǒng)

中觀層次

課程政策實施評價

包括逆向指標,以年度為時限的課程政策實施評估指標,評估結果直接作為課程政策修訂的參照依據(jù)使用

微觀層次

課程政策實施的穩(wěn)定問題的監(jiān)控平臺

對若干主要是由于課程實施問題構成的問題群進行監(jiān)控,重點監(jiān)控對影響該項課程政策實施問題的社會指標(包括因果關系、相關關系、擬合關系等)

 

(三)確立課程政策實施行為的評估及修訂體系

課程政策實施過程中,需要對新課程政策的實施情況進行評價,監(jiān)控和評價是保證新課程政策順利執(zhí)行的基本要素。對新課程政策實施情況作出一個科學的評估,有助于判定前期制度的政策是否妥當,目標是否符合實際,提出的任務是否能夠完成、措施是否得當,因此,課程政策實施報告是調整修訂課程政策的重要依據(jù),保證了課程政策的穩(wěn)步展開,提高了課程政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評估包含了監(jiān)控和控制的意義,在課程政策實施評估的內容選擇上,主要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方面入手,具體包括了對宏觀課程政策整體的運行情況評估、課程政策結構運作評價、課程政策適應程度評估、各級課程主體履行程度評估、重大問題的解決程度評估、政策實施的具體指標評估等等。同時評估方法注重多種方式并存、共同結合的原則,綜合評估法與層次分析法并重,模糊分析法與詳細分析法并存,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課程政策實施評估中應該注重通過變量變換的方法即把相關的變量變成若干不相關的變量,這種方法在分析和評估課程政策時有著重要的效用,給數(shù)據(jù)分析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通過課程政策實施評估得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歸納、整合,梳理出課程政策實施過程中產(chǎn)生的一系列問題,為課程政策的進一步修訂和完善提供實證方面的參考,課程的修訂也是課程實施主體們思考的重要問題,課程實施主體提高課程的反思性監(jiān)控,不斷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提煉政策的精華,如此循環(huán)反復,促使新課程政策的完善和健全,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服務,促使課程政策實施遵循一種科學的邏輯范式。

參考文獻:

[1]柳海民,林丹.困境與突破:論中國教育學的范式[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3).

[2]周海銀.論課程政策與課程實踐的落差:賦權后的思考[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6(12).

[3]王中華.我國新課程政策實施的問題、影響因素及其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1(12).

[4]周勇軍.課程政策實施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