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采訪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當前大多數(shù)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出現(xiàn)一系列問題,不能及時就新聞事件做好采訪工作,失去新聞報道的真實性與時效性,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采訪之前未能做好統(tǒng)籌準備
一次成功的采訪所必需的基礎與前提是新聞記者在采訪之前做好的充分準備工作。新聞記者的新聞采訪活動必須建立在自己充分了解、研讀、分析、思考采訪主題的基礎上,只有這樣才能在采訪過程中做到言之有物,才能針對具體問題作出具體采訪,緊緊圍繞事件主題完成采訪活動。完善的統(tǒng)籌準備還能幫助記者合理預測在新聞采訪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及遇到的難度,從而對采訪模式進行合理構建與靈活變化,做到采訪過程的游刃有余。然而,當前一些新聞記者不重視前期統(tǒng)籌工作,往往隨意發(fā)揮,盲目自信,導致采訪過程存在脫離主題、程序混亂、氛圍不融洽等眾多問題,造成采訪質量偏低。比如在對上訪類新聞進行采訪時,往往會因此類新聞自身特征,導致出現(xiàn)上訪原因復雜、年代久遠、牽扯部門過多、責任分配不清等問題,這就需要新聞記者在采訪之前做足資料準備,切忌聽取片面之詞,否則會造成輿論錯誤。
(二)提問不能捕捉關鍵點
新聞采訪中最常用、最主要的方式是提問,這就需要新聞記者在提問中抓住重點和關鍵點。但是,現(xiàn)實中大多數(shù)新聞記者缺乏綜合素質和采訪能力,采訪過程中提出的問題較為隨意和粗淺,不能針對事件的核心的主題進行提問,甚至有的記者還會跑偏,不能發(fā)現(xiàn)并抓住問題的重點。還有部分記者提的問題大而空,往往使被采訪者摸不到頭腦。比如一位記者采訪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敬一丹時,就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如何看待中國目前的新聞輿論監(jiān)督作用,你怎么處理生活和事業(yè)的關系?”敬一丹回答說:“你這個問題太大了,我回答不了?!迸c之相似的還有“你對此什么看法?”、“你的感想是什么?”、“你有什么想法?”等,問題都過大,及時得到回答,也是空泛性的,缺乏針對性,新聞價值較小。
(三)不能準確定位采訪關系
在采訪過程中,信息的成功獲得還需要新聞記者利用一定溝通技巧,準確定位采訪與被采訪的關系。從客觀上來說,客觀公正是新聞采訪強調的基本原則之一,要求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必須使用平緩的語氣和聲調,采取謙虛的態(tài)度進行提問。但是現(xiàn)實中眾多電視新聞采訪過程中,部分新聞記者出于獵奇心理、審問心態(tài)等,使用傲慢或帶有嘲笑諷刺的語氣,或者是處處彰顯出自己的高高在上,更有甚者,向被采訪人提出尖銳刻薄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引起被采訪者的反感和緊張,造成采訪氣氛的不融洽,影響采訪質量。而以提問尖銳著稱的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王志在采訪過程中便很重視平等對待被采訪對象,其提出的問題即使尖銳,但始終不會凌駕在被采訪者之上,尤其是當被采訪者是弱者時。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新聞采訪必須重視平等的關系定位原則。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