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明妃曲》“漢宮侍女暗垂淚”解——文學(xué)論文
一、圍繞《明妃曲》第二首的爭議
王安石有《明妃曲》二首,第二首抄錄如下: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兩皆胡姬。含情欲說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捍撥春風(fēng)手,彈看飛鴻勸胡酒。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蓱z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兩句一度引發(fā)爭議,最早見于南宋李壁《王荊文公詩箋注》引范沖對高宗言,以孟子“無君無父是禽獸也”指責(zé)王安石。李壁為之調(diào)停,以為荊公詩固然欠妥,“然詩人一時務(wù)為新奇”亦未可厚非。賀裳《載酒園詩話》亦以此詩為“意在翻案”,且“大都詩貴入情,不須立異。后人欲求勝古人,遂愈不如古耳”。
清蔡上翔《王荊公年譜考略》辯證詳審,以為“彼嘵嘵之議此詩者,祗緣未識‘恩’之一字耳。夫恩之為言,猶愛幸之辭云爾。明妃處漢宮數(shù)歲,未得見御,是愛幸之所未及者,曰‘漢恩自淺’可也。單于喜得明妃,其恩自深,亦就其愛幸之私言之,于明妃何有倍主忘漢之嫌哉?”且“漢恩”二句乃是“擬行人回首聊為慰藉之辭,與前篇‘好在氈城莫相憶’無以異也”。并從范沖傅致的動機分析:“沖為祖禹之子,祖禹于元佑中,以與修《神宗實錄》盡書王安石之過獲罪,紹興時沖又重修朱墨史,沖之詆毀此詩一至此極,亦修怨之一端也。”今人多為此詩辯護、為王安石正名,郭沫若《王安石的〈明妃曲〉》、鄧廣銘《為王安石的〈明妃曲〉辯誣》、朱自清《王安石〈明妃曲〉》與蔡上翔觀點基本一致。
二、“漢宮侍女暗垂淚”的疑問
“知心”在詩中共出現(xiàn)兩次,可以說是解讀詩意的關(guān)鍵詞匯?!皾h恩自淺”兩句如取郭沫若、鄧廣銘的解釋思路,則“知心”可謂是昭君念念所系、衷心所向,是她超越物質(zhì)恩惠的考慮而尋求的精神認(rèn)同;若用朱自清所說詩意,“人生樂在相知心”雖自胡人口出,卻也點中了明妃心事,“可憐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便是心曲無處可訴、郁郁而終的委婉寫照。
從“知心”的視角再讀此詩,昭君面對“氈車百兩皆胡姬”,因為“含情欲說獨無處”,只得“傳與琵琶心自知”,這是說無人知心,唯有撥動琵琶傾訴心意。下文昭君彈琴勸酒,“漢宮侍女暗垂淚”引起了我的困惑:前文既已有“氈車百兩皆胡姬”,那么“漢宮侍女”是陪同昭君嫁往胡地之人,還是漢宮中的原本相識之人?若是前者,那么漢宮侍女“垂淚”的原因自然是聽琵琶而感心聲、處境同而相憐惜,漢宮侍女可謂是知昭君之心了,為何昭君仍郁郁而終,致使“可憐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有七首和作,是理解詩意最早也最可靠的參證依據(jù),我想先從和作中尋找線索。
三、唱和中的回應(yīng)
對王安石《明妃曲二首》,歐陽修、司馬光、梅堯臣、劉敞均有和作。歐陽修《明妃曲和王介甫作》收入《居士集》中,目錄于此和詩下注“嘉祐四年”,結(jié)合王安石嘉祐四年(1059)由江南東路(治所在饒州,今江西鄱陽)提點刑獄赴汴京就任三司度支判官,則王安石《明妃曲二首》亦當(dāng)作于嘉祐四年。上述四人和作共計五首,除歐陽修和兩首外各和一首,又曾鞏有和詩兩首。嘉祐四年,歐陽修、司馬光、梅堯臣、劉敞俱在汴京,曾鞏在太平州司法參軍任上,其和詩當(dāng)是通過書信往返或嘉祐五年返京后所作。
對于“漢宮侍女”和“知心”的問題,和作中可以梳理出如下幾句與之相關(guān)。
歐陽修《明妃曲和王介甫作》“身行不遇中國人,馬上自作思?xì)w曲”,其所說“中國人”,《歷代吟詠昭君詩詞曲全輯•評注》注為“漢朝人”,但其語義有些含混:可能是泛指任何中國人,那“身行不遇中國人”就是沒有遇到任何中國人,據(jù)此推斷身邊也沒有任何中國人;也可能是指從漢朝到國外從事出使、商貿(mào)等活動的人,那么“身行不遇中國人”就是沒有遇到可以通漢消息、代為傳話的一定社會地位的中國人,同時也就可以逆推,昭君身邊也沒有這樣的人。“推手為琵卻手琶,胡人共聽亦咨嗟”呼應(yīng)王安石《明妃曲》第二首“沙上行人卻回首”,但無一筆寫及漢宮侍女。
司馬光《和王介甫明妃曲》“萬里寒沙草木稀,居延塞外使人歸”,似是說有使者護送昭君抵達胡地后返回漢朝,這在王安石詩中沒有出現(xiàn)?!笆虄翰唤鉂h家語,指下哀聲猶可傳”,則把昭君的侍者描述為“不解漢家語”,盡是胡人。
梅堯臣《和介甫明妃曲》“月下琵琶旋制聲,手彈心苦誰知得”回應(yīng)王安石“含情欲說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同述無人理解之苦,連琴聲都不能超越語言和民族的界限而為人理解了。
曾鞏《明妃曲二首》其一“喧喧雜虜方滿眼,皎皎丹心欲語誰?”說身邊沒有漢人?!岸瘸尚虑鸁o人聽,彈向東風(fēng)淚空垂。”這里的胡人同樣聽不懂琴聲,明妃何其孤獨。
《明妃曲》唱和中,在是否有漢宮侍女隨行、有無使者送行的細(xì)節(jié)上,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曾鞏等人的詩中透露出一些模糊和差別。固然詩人達意不需考史,然而作為讀者,這些不合縫的地方可能成為揭起簾幕進入他們書寫現(xiàn)場的途徑之一。對這些出入出現(xiàn)的原因,可以先從宋朝的和親情況做一番考察。
四、宋朝和親情況
有宋一代“沒有出嫁公主,與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政權(quán)實行實質(zhì)性的和親”,只有一次北宋與遼的和親談判,也并未結(jié)成甥舅之國:“宋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遼以大兵壓境,像宋朝索取瓦橋關(guān)以南的十城,并提出與宋和親。經(jīng)過艱難談判,遼朝放棄了割地及和親的要求,但宋朝需每年向遼增納銀十萬兩、絹十萬匹?!?/p>
與宋代無一次和親的情況相比,由漢至唐的歷史上中原王朝與邊疆民族和親次數(shù)很多。漢王朝與匈奴、烏孫、鄯善和親共9次,魏、齊、周與柔然、突厥和親共7次,隋王朝與突厥、吐谷渾、高昌和親共9次,唐王朝與突厥、吐谷渾、吐蕃、奚、契丹、回紇、南詔和親共28次。
由此可知,宋人對和親并無親歷親見的體驗,嘉祐四年《明妃曲》唱和中對和親情況的生疏模糊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那么,王安石寫作《明妃曲》可以依據(jù)的書面材料大致有由漢至宋的昭君詩詞文和漢至唐代史書中關(guān)于和親的記載。
五、史事變幻中的昭君
王昭君的故事在流變中細(xì)節(jié)逐漸增加,然未見關(guān)于漢宮侍女的記載。查考王安石《明妃曲》以前的詠昭君詩詞,亦無人筆涉漢宮侍女。
關(guān)于使人則偶有涉及,凡六見。南朝梁劉繪女《昭君怨》末四句“相接辭關(guān)淚,至今猶未燥。漢使汝南還,殷勤為人道”,似是送昭君出塞的使者。北周王褒《明君詞》頸聯(lián)“寄書參漢使,銜涕望秦城”,“參漢使”是匈奴派往漢朝的使者。唐上官儀《王昭君》尾聯(lián)“緘書待還使,淚盡白云天”,是昭君在胡地等待將要返回漢朝的使者把自己的信帶回去。盧照鄰《昭君怨》“合殿恩中絕,交河使?jié)u稀”,是泛指行走在交河地界的使者。董思恭《昭君怨二首》其一頸聯(lián)“舉眼無相識,路逢皆異人”,與歐陽修《明妃曲和王介甫作》“身行不遇中國人,馬上自作思?xì)w曲”有相類語義。崔國輔《王昭君二首》其一“漢使南還盡,胡中妾獨存”,似是指送昭君前往胡地的使者;其二“何時得見漢朝使,為妾傳書斬畫師”,則是泛指漢朝的使者。白居易《王昭君二首》其二“漢使卻回憑寄語,黃金何日贖蛾眉?君王若問妾顏色,莫道不如宮里時”,可能是在經(jīng)歷長途跋涉終于抵達胡地后對負(fù)責(zé)護送的漢使所言,也可能是在胡地居住一段時間后遇到漢朝聘問的使者而發(fā)。
由此可知,王安石《明妃曲》第二首中的“知心”并非求諸周遭所有人的,而是有其明確訴求,卻又融化包蘊在溫和含蓄的語句和怨而不傷的情緒中,只是在細(xì)微之處留下了縫隙,透露出誠摯的心曲。
欄目分類
- 官方認(rèn)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xué)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nèi)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xué)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fù)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yīng)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biāo)準(zhǔn)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xué)術(shù)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rèn)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gòu)認(rèn)可黨報?